说教材:

《回乡偶书》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生活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通过反复吟诵,从而使学生感悟诗人回到久别故土强烈而复杂的情怀。本组教材,旨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实现情感陶冶,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而这首诗展现的正是令人神往的故土情深,目的就是让学生感悟诗人的浓浓乡情,从而影响自己,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诗中的2个生字“客、何”,会写“客、何、音”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紧扣识字教学,抓住“客”作为切入点,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读诗、悟诗,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抓住“客”为切入点,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教法:

“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清晰地表明,第一学段古诗教学应重在积累、熏陶感悟,而非透彻地领会古诗。低年级学生阅历浅,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更多的会注重整体感悟,体验情感,以中心字辐射全诗,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在读中初步感悟诗歌的情感和诗歌的韵味。

说学法:

这首古诗的学习,我希望能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自主了解诗句的大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感悟诗人的浓浓的乡情。

说教学程序: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静夜思》。指名读,适当评价。今天我们学的也是一首古诗,什么诗呢?得从一幅画说起。

(出示图片)这一年的春天,树儿发芽了,路边的野花也开了。一位老人面容消瘦,两鬓斑白,牵着一匹老马正走在阔别已久的回乡路上,来到村边,几个小孩看见了,都笑着问他从哪里来的?老人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想到自己离开家乡已有数十年。不禁感慨万分,五味杂陈,于是有感而发,便有了这首流传千年的古诗。(板书:回乡偶书)这位老人便是贺知章。这节课,我们便来读一读这首千年的古诗吧!

2、读题。 回乡偶书。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及学习本课的兴趣,让学生尽快的融入课堂。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指导写字。

1、自由读,读准字音。 你觉得哪个词比较难读准,带小朋友读一读。正音:鬓毛衰。开火车读该词。

2、指导书写三个生字。(先观察写这几个字应注意些什么,再写一写,每个字写一遍)

3、指名读整首诗,去拼音指名读,齐读。

4、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注意停顿。让学生多读。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为下面的朗读感悟及背诵古诗打下基础。指导书写是让学生关注汉字的结构美,从小养成书写汉字端正正确的好习惯。教给学生读古诗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通过“客”字为切入点,研读感悟,品读古诗。

1、出示生字:“客”。

老师考你一个生字,“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有一个生字“客”,(板书“客”)你怎么记住它?(学生自由回答)

2、不是一家的人或者不是当地的人,我们尊称他为客人。那么你知道诗中所说的“客”是说谁呢?(贺知章),他到底算不算客人呢?(板书?)请带着这个问题,再好好地去读一读这首诗,然后和同桌交流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理由。

3、贺知章是不是客人?反馈中指导朗读和体验感悟。

 不是客:学习第1、2行。

你从哪里知道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1、怎么看出的?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自由回答)

2、找两对反义词,板书:少小----老大 离----回,重点理解“乡音无改鬓毛衰”。

师简介:贺知章在30多岁的时候,考上进士。就去京城当官了。一直到他八十六岁那年,才回到了家乡。这一别就是50多年呀!指导读第1行。小时候离开这里,老了又回来了,虽然两鬓斑白头发稀松,但乡音还没变。我原本就是这个村的人,怎么能说是客人呢!

3、师:那现在再来看看,原来这个看似“客”的人其实(并不是客!擦掉板书中的问号)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来”了!而是离乡多年的游子( “回”到这里了!)我们把离开家乡在外生活的人称为“游子”。这位在异乡生活了50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

4、单独采访个别学生,想一想贺知章爷爷离家这么久回来了什么心情?(自由回答,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诗句)

5、想一想,贺知章爷爷放着京城的荣华富贵不要,为什么还要回来这小山村呢?(因为这是他的故乡,这有他的家人朋友)

板书:想念家乡 思念亲人

 “是客。”学习第3、4行。

1、既然贺知章就是这个村子的人,不是客人,可是有人却认为他是客人?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同桌交流。

从诗句中看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指名读。)

2、让同学们看插图,这是贺知章牵着马儿回到家乡来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你猜猜他们在说什么?(请同学自由发挥想象,说一说)

瞧这群孩子多天真呀!听到孩子们天真的话语,贺知章老爷爷的心里。。。。。。。??生自由回答,可以是高兴、激动,也可以是伤心、难过等等,只要学生说的出来理由就行。

是呀,听到孩子们天真的话语,贺知章爷爷也许高兴,也许感慨甚至会有些许哀伤。同学们,把你们的感受送到诗句中齐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学习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我会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朗读去感悟诗句的大意和情感,对于难度大的,可以直接就告诉他们,如“乡音无改鬓毛衰”。通过读、说、想象等多种方法感悟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四、解释课题,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1、解释课题。贺知章老爷爷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见到一些物,见到一些人,我想这种心情是激动的,又有着无限感慨甚至淡淡的哀伤。所以,才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现在同学们知道课题:《回乡偶书》是什么意思吗?(回到家乡见到熟悉的人,物,有感而发。)

2、背诵古诗。“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故乡永远是我们的最亲的家。贺知章已经80多岁了,虽然年老体衰,但他还是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家乡了,回到了在梦中出现了千百遍的故乡,同学们你们能把这千年的古诗背诵下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课题及背诵全诗更深刻的理解贺知章爷爷久别回乡的那种高兴、激动、甚至有些许哀伤的心情。

五、课外拓展。

后来,贺知章爷爷进了村子后还看到了许多事情,在很多亲朋好友家里了解了近70来年一些人和一些事的变化,他再提笔写下第二首诗: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师范读,齐读。)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兴趣。

作业:

抄写生字。背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