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花缭乱的物质需求背后,是时候该给孩子添一些精神养料。优厚的生活环境并不能长久跟随孩子,培养他们优秀的品格,出色的能力,卓绝的精神,才是谁也拿不走的财富。

清代林则徐曾留下家训:“儿孙若如我,要钱做什么?儿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在熙熙攘攘的劳碌中,我们要把什么留给孩子?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和名誉的羁绊,来到瓦尔登湖,在湖畔建起一座小木屋,自耕自食,过起了隐居的生活。瓦尔登湖让梭罗远离了世俗,告别了虚伪和险恶,找到至高的精神意趣。无欲则刚,能舍才可得,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我过生日,儿子思忖着送什么礼物,曾经收到他的手工制品,用零钱买的项链和鲜花。“今年什么都不要,你就写一篇作文吧,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说实话,我是在诗意中期待与一种温暖的文字相逢,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应该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基础和生活感悟力了。晚上9点多,看到儿子写的作文,我愣住了。在儿子眼中,我的节省竟成了“吝啬”,我们对价值的认知有了分歧?还是我不知花钱可以买来享受?对欲望不加节制,对自己不能苛刻,对吃苦不堪忍受,认为一切所得理所应当,这就是我爱着的孩子。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梁启超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纵观“未来”,就在你我身边,他们的世界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窃以为,少年欲美哉,壮哉,必须先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学习勤劳,节俭;从缤纷诱惑中择善,知止;从被爱中体会同情,感恩,知其爱并能够回报爱。

同事的朋友来坐,感慨忙到分身无术。说等攒够了给儿子买房和装潢的钱,就歇一歇。同事显然对他赤裸裸的“护犊之心”不屑,“管他这么多干什么?你儿若有本事,去了大城市发展,哪里会看得上此地房产?他若自身无力,你即便为他挣了金山银山,也会有耗尽的一天。”

的确,我也从未有意为儿子今后储备什么。自己结婚十年,靠俭省外加贷款才改善了居住条件,装潢完毕,已是倾尽所有。母亲直嘀咕:“你们把这么多钱都砸给一堆砖,要是来一场地震,不就身无分文了?”老公安慰她,“那不怕,房子没了,人肯定也没了,人没了还要房何用?”母亲顿时急了,“不能啊,拼死也要保孩子安全,只是那时候就什么也不能留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