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迄今为止人们对语文性质的最为科学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学科性质的基石作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要有利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要体现三个维度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中,不管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充分体现在对三个维度的把握中,既体现知识与能力,还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十条总目标中,1-5条侧重人文性,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后五条侧重工具性,体现知识与能力,同时,在每一条中,都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阶段目标中,在以工具性目标(知识与能力)为显性目标的叙述中,也充分关注实现工具性目标的人文目标,关注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学科性质的基石作用,就要有自觉的目标意识,既要关注工具性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又要关注人文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比如《西湖的“绿”》,要求学生了解西湖的绿,是体现工具性;要求受到西湖美的熏陶,是体现人文性;阅读时从语文文字入手,筛选西湖“绿”的信息,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西湖“绿”的美,在模拟“导游”中再现西湖“绿”的美,是体现过程与方法,围绕教学目标的三个纬度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很好的培养。

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我们既要防止以工具性取代学科性质,仍然只关注知识与能力,穿新鞋做老路;也要防止把人文性与工具性割裂开来, 只关注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之间的割裂或对其中任何一方的偏重,都会导致语文素养的营养不良。

二、教学内容要盘活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首先要盘活课堂教学资源,特别是教科书教学资源,不管是修订教科书还是课标实验教材,都蕴涵着丰厚的人文底蕴,都在以巧妙的方式引导语文实践。盘活教科书教学资源,就是要发掘教科书的情趣因素、审美因素、智慧因素,引导学生热爱语文;用课文中的款款的亲情、真挚的友情、火热的爱国情打动学生,用课文中的现代意识、人生智慧感染学生;用课文中的导学系统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会学习,学习感悟理解、学习积累运用,……其次是盘活课外学习资源,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并组织交流;引导学生怎样从影视和因特网中得益;要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