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的能力。

音乐智能比较发达的人,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度高,具有较高的表演、创作及思考音乐的能力。例如: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等。

宝宝具有音乐智能的特征

喜欢选择音乐活动,喜欢听音乐、唱歌。

能准确地定音。

容易记住曲调,还能顺利地并正确唱出或演奏出这个曲调。

能很快地学会识谱。

能自己创作简单的曲调,善于发现生活中简单的乐器。

培养宝宝音乐智能的方法

聆听音乐

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主要是培养宝宝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领悟力。

尤其是让孩子多听,听一切优美的音乐,并可以从中观察到他是不是有音乐方面的天赋,或他对音乐有没有兴趣。

听周围的声音

带宝宝到户外。帮宝宝了解户外各种奇妙的声音。如小鸟的唧唧喳喳叫,风的呼呼声或者蟋蟀的鸣叫声等等。

让宝宝听这些声音,并引导他们模仿这些声音,如果这样不停地做,宝宝将会留意认识这些声音,也许还会跟着模仿。

还要引导宝宝继续听听生活环境中的其他声音,如汽车的声音、收音机播音声、摩托车的声音、门铃声、电脑嗡嗡声、洗碗机运行声、冰箱运行声、或是火车的声音等,也要引导孩子模仿。

说唱歌曲

平常无论你在做什么,你都可以有意识地唱一些你最喜欢的歌给宝宝听。注意说话声调的上下起伏和抑扬顿挫。不管你唱什么,宝宝都会对歌词感兴趣,不懂也没关系。

在你唱歌时,如果你知道歌里有宝宝懂的词,不妨把这个词唱得比别处响一点。除了唱歌以外,大人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说一个词,比如:悄声地说、轻柔地说、大声地说或尖声地说。#让宝宝感受不同的声音刺激,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音乐智能有好处。

感知音乐

音乐是由错落有致的音高、节拍和长短有序的节奏等组成的。

学习音乐,尤其是幼小的孩子学音乐,最重要的是学会感受音乐、表达音乐。

这些学习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中开始的,妈妈及身边的看护人就是宝宝最好的老师了。

感受音高

就汉语的特殊性,它的四声就具有天然的歌唱性。比如我们拉长声音说“妈-妈”,就是乐谱上的“5-3”,而说“宝-宝”接近“1-3”,所以如果妈妈经常用悦耳的声音说这些词时,在宝宝的耳朵里就是美妙的音乐。

平常多用悦耳的、歌唱性的长音对孩子讲话(大多数妈妈其实就是这样做的),并且注重让孩子比较、分辨高低不同的声音。就是家里其他人互相说话时,也要用悦耳的声音和和气的语调。

可以玩这样的游戏:如给宝宝吟诵一些好听的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这样的吟诵,也是孩子学习音高的好方法。

感受节奏

让孩子接受一些变化的节奏。比如在听音乐时,大人开始可以引导孩子用拍手、跺脚、敲击物体等方法来感知音乐的节奏。

可以让孩子自己的动作配合嘴念来感知节奏,如,用手配合嘴念的“镪-镪-起镪起,起镪起镪-起”来敲打桌面,感受音乐的节奏。

有很多歌谣,可以让孩子按照节奏来念,一些有节奏变化的歌谣效果会更好,如“大公鸡,好美丽,火红的冠子花花的衣,每天早上喔喔啼,它让我们早早起。”

节奏在生活中的存在非常普遍,除了音乐,就连我们的心跳、呼吸,走路、跑步,都具有一定的节奏。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创设更多的培养宝宝音乐节奏能力的方法。

表达音乐

能够表达音乐是孩子对音乐感知能力的检测,对提高孩子的音乐智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随乐而舞

播放大人喜欢听的任何音乐,大人跟着音乐随意摇摆,如果孩子明白你是在欣赏音乐,自己也会欣赏的,鼓励孩子也像你一样随意摇摆。

大人也可拉着孩子的手随音乐做各种动作,如你们也可以跳、跑、旋转、滑、踮脚走路等等。

制作乐器

利用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如锅碗瓢盆、装有豆子的瓶罐、小石块等等。这是最容易在生活周围发现的制作音乐的器材,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利用这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制作乐器。

准备同样的玻璃杯5~8只,装上不同数量的水。给宝宝一根筷子,让宝宝随意敲打这些杯子,听听声音是否一样。

让宝宝把杯子按杯中的水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再逐一敲击,宝宝会听到像弹琴一样好听的声音。

这个方法可以让宝宝感知敲击杯子声音的不同与杯子里水的多少有关。家长也可调整杯子的盛水量,使8只杯子发出不同音阶的声音,然后“弹奏”简单的乐曲。

家长还可以在杯子里滴入不同的颜色的颜料,让宝宝更喜欢玩这个“彩色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