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很精彩!”“课堂上的你很有大师风范!”一下课,就得到了好几位老师的夸奖。听到老师赞美的话,心中闪过一丝窃喜,但更多地是反思。 《绝招》是三年级一篇课文,课文讲了几个小伙伴比绝招的故事。文中充满童趣,作者细致地刻画了三胖和小柱子的形象,题材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有自己阅读的兴趣。 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五大块。

1、揭题、解题、质疑;

2、读准字词,梳理绝招;

3、学习1到5自然段,感悟小柱子的难过、尴尬;

4、学习13到17自然段,感悟小柱子的绝招之绝,想象勤学画面;

5、展事例,激发勤学苦练精神。

成功之处:

1、形象直观解词义。 这篇文章有较多的北方方言,对于我们客家人来说,有些词还是较陌生,因此我提炼出了一些难读、难懂的词。通过学生自由拼读,个别读,开火车、男女生轮读,形式多样地读,让学生读准字音。在理解字义方面,我采用直观形象地教法,让孩子们自己理解了“下巴額、腮帮子”等词语。

2、以演代讲,以读品绝 孩子们天生就爱表演,抓住孩子们的天性,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我采用师读生演,切实地感悟三胖的绝招,看着孩子们的表演,我不由地佩服小家伙们,他们演得真像,演得投入,因为投入,所以能感受到那份童真童趣。

3、读与写结合,巧妙教会孩子们写作方法。 三年级的作文常常困扰老师,不知如何去指导学生写好句子,段落。在选课文时,我就在想:我能否选一篇课文,在文中挖掘写作点,给老师们带来一点启发。于是我大胆尝试,文中运用了神态,动作细致地描写了小柱子尴尬难过的心情,我先让孩子找文中句子,体会小柱子尴尬难过的心情,最后学法迁移,我让学生不出现“高兴”这个词,运用动作神态写出小柱子的高兴。这次尝试,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成功,但是,我相信有了尝试,长期抓读写结合,时间久了,效果就会越明显。

“精彩极了”了的背后也暗藏着“糟糕透了”。本次教学,我对有些地方处理的不够机智,缺少沉稳。如:脱口而出,在我的教学设计里,我预想好了怎么去理解这个词,但因时间关系,我忘了这一环节,虽然让学生找出了这个词,学生知道这个词能体现出小柱子的绝,但是火候不到,未深入理解这个词义,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处在初步的感知。

绝招是勤学苦练出来的,上一堂好课也要这种精神。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去尝试,去挖掘教材中的闪光点,去钻研,打磨自己的课,练就属于我的绝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