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一位讲求高效率的妈妈,终于对儿子说:“我不能太急了。”

在上海,一位努力改善亲子关系的爸爸,终于明白抬头挺胸向前走,才能建立儿子良好的自我形象。

2004年,我应实践家知识管理集团公司之邀,和郭腾尹副总共同主持“菁英团队Vs。亲子教育”的演讲会。这是一趟丰富的成长之旅,让我见识到来自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他们求知若渴、不时低下头来抄笔记的认真模样,令我印象深刻。

兹列下这三场亲子沟通巡回讲座的内容,让我们来关心这些杰出的职场人士,在转身面对自己的家人时,他们会有哪些困惑和紧张,以及如何调整沟通技巧和心态。

我不是坏女孩

在深圳,当我谈到“情绪吸收”的议题,点出子女会将父母的情绪表现吸收为自己的情绪时,一位女士忍不住热泪盈眶,于是我邀请她到学员面前,练习说出压抑已久的负面情绪,同时释放它。

原来,在她念中学时,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封爱慕者的来信,这件事被她的父亲知道了,立刻在家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她说:“我不认识那个年轻人,也不明白他为何要写信给我,可是在父亲眼中,我已经是个大逆不道的女儿,他认定我偷偷地早恋,连一点让我把话说清楚的机会都没有。”这件事之后,这位女士感觉自己像是“坏女孩”一样,一直得不到家人的谅解。如今,自己都已结婚生子了,然而谈起情绪、谈起父亲,她如鲠在喉,一时难过不已。

这时,我请她从“我是好女孩” “我是很棒的人”和“我喜欢我自己”这三个句子中挑出一句来成长。最后,她决定了第三句。接着,在闭上眼睛不停复述“我喜欢我自己”的过程中,她破涕为笑了。

没错,或许长辈没想到当初的一句话会影响子女一辈子的自我认知,但是从渴望成长的人的角度来看,虽然不能立刻改变外在环境,无法马上改变别人的看法,但是至少可以改变对自己的感觉。

这位女士在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时,除了享受全体学员给予她鼓励的掌声,同时也宽心许多。

我是他的妈妈

在深圳的演说会场,有位十多岁的少年,看来生涩而内向,在我引导他的过程中,他明显地有着手足无措的模样。后来,有位四十多岁的女士从会场跳了出来,指着少年对我说:“我是他的妈妈。这么多年来,说他也不是,不说他也不是,我都不知道怎么和他相处了。”

原来这位妈妈在公司是高级主管,对员工总是高效率地领导,所以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可是这套管理方法拿回家后却不管用,儿子总是用沉默不语或摇头来响应,她又急又气,却无法把儿子当员工“fire”(辞掉)。

“我爱我的儿子,可是又气他总是跟我闹别扭。”说话速度挺快的妈妈提起儿子颇为无奈。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