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中路幼儿园具有悠久的科研传统,同时拥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多种人才组合的教师队伍,多次被评为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获得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首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将研究成果集结成《奇迹,其实它很平凡》一书;《幼儿语言与思维整合教育研究》获得闸北区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幼儿园亲子活动与家长教育行为的关系研究》获得上海市家庭研究成果三等奖;《多媒体教育手段在幼儿园语言与思维整合教育中应用的研究》获得上海市青年教师教科研成果三等奖……,此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6岁幼儿多元智力整合开发研究》已结题;闸北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培养2——6岁幼儿表达式创造力的研究》、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创设适宜的材料超市,提高3—4岁幼儿表达式创造力的研究》、市级立项项目《家园合作开展亲子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实验研究》正处在实施阶段。作为芷江园的科研组长,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更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使传统得以更好地继承与发扬。

一、会议式研讨、现场式与休闲式研讨结合

幼儿园科研“现场式”的研究类型决定了我们做科研离不开集体的智慧,离不开实践的探索,如何在实践中更大程度地发挥集体的力量,同时更有效地使集体智慧的结晶服务于实践?在不断摸索、反思中我们进行 “会议式研讨、现场式、休闲式研讨结合”的尝试,并将这种理念融入科研会议与“讲故事”中。

科研会议是研讨的主要的平台之一,也分会议式与现场式两种形式,其中与课题相关的资料的学习是研讨的主要内容,比如上学期,针对《2——6岁幼儿多元智能整合开发研究》的课题中教师如何评价幼儿多元智能水平的问题,收集了各种测量量表,这引起了教师们的强烈兴趣,大家迫不及待地在自己的身上测试起来,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幼儿的观察寻找更加适合的量表。另外,教师们反映她们也想做科研,可苦于缺乏科研方面的理论知识,所以在科研方法、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也是科研会议大家讨论的话题。

我们的科研会议不仅仅局限于在会议室进行的这种会议式研讨,而是力求能在教室里进行,也就是进行现场式研讨。“现场式”的研究更多地是要教师学会观察,学会记录,比如,原先教师们按照自己的理解用本子来记录,有的教师反映来不及记,有的教师觉得记录太杂,事后需要整理,是一种负担,于是园长提供给我们一份瑞吉欧教学中教师的记录表做借鉴,这种记录表是否能运用到实践中,成了我们现场科研会议的一次内容,参加会议的老师进入探索活动室,每个老师“承包”一个小组,进行记录尝试,然后大家就实际操作中的体会展开讨论,最后觉得以表格形式记录清晰明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教师对孩子是如何回应的一目了然,一致认为这是一种既方便又有效的记录方法,有的教师还结合自己的需要对表格进行修改,使观察记录更好地为日常的工作服务。教师们在现场所做的另一件事就是观摩,就《创设适宜的材料超市提高3—4岁幼儿表达式创造力的研究》这个课题来说,负责实施的老师经常让我帮着出出主意,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利用科研会议的机会组织教师去观摩,这些教师并非全是课题组成员,由于她们在观摩的时候之前没有看过开题报告,所以她们的思路较之课题组成员更开阔,在《创设适宜的材料超市提高3—4岁幼儿表达式创造力的研究》课题刚开始的时候,就组织过一次观摩,然后在下一次科研会议时大家就上一次观摩后的感想进行交流,其中一位老师首先对什么是“材料超市”产生了兴趣,课题组成员进行解答,非课题组成员问,课题组成员答。由于这个课题的成员局限在小、中班,所以大班老师对它有更多的问题,甚至有的老师还对课题中某些方面的可行性产生了疑问,这样就展开了一次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还引出了“什么是成功的课题”的问题。课题如何撰写?有哪些科研方法等这些理论性的知识,以往教师觉得是枯燥的,而现在通过问答,通过辩论,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给教师。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