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本书的第二章第三节“让想象在教育中腾飞”感想略多……书中提到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时期是儿童想象最活跃的时期,想象也是幼儿掌握和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条件。一般来说,想象力是从事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可分为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性想象三种。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都是以人的创造力为基础,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更强调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创造性是美术学科的特征之一,因此,对于美术教学而言,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成为众多学者探讨的主题之一。目前,在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版画是学前教育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版画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性,相对其他美术教学内容而言,它是手工和绘画的综合体,对儿童动手动脑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它课业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里明确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版画教学,是一门绘画和手工的综合课程。由于版画制作的特殊性,往往在画、刻、印等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偶然效果,正是这些偶然的因素使得作品产生一种天真稚拙、纯朴自然的童趣,这是其它画种都难以体现表达的。在学习版画的过程中,让儿童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力,使得学生创造力得到全面提高。

儿童制作版画过程是一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儿童具有独特的好奇心理,因为儿童对人类社会,对大自然了解太少,在他的脑海王国里,一切都是陌生的,有趣的。新鲜的,因此好奇心理在儿童中表现最为强烈。如儿童常常问大人:月亮为什么总是跟着我呀,那几天两头头尖,怎么现在又成圆的呢,孙悟空会变为什么我不会变呢,总之,这为什么,那是怎样等等,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有时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让人难以回答。而且看见什么都想摸一摸、碰一碰、玩一玩、试一试,这种好奇心要加以保护鼓励,会驱使孩子去探索创造,儿童拼组图形制作版画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有一次,我让儿童学画一个圆圈,哪知道一个同学画了两个并列的圆圈,在其两端画出了一个“7”形线条,他就说,老师,这像我爸爸的眼镜。接着我说如果上边画一个小圆,接着下边画一个大圆圈,再在大圆圈的左、右下边画上四条竖线,这又像什么呢,那个学生迅速回答,这像一个人。因此这个儿童几天以后,画了很多关于圆、半圆拼组成的小白兔、小花猫等动物,以后在几次的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学习中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因此利用几何图形制作纸版画拼组,使用了各种纸质材料,做成各种肌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使儿童有更好的创造力。在制作版画过程中教育儿童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思考问题,鼓励儿童大胆放手制作,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儿童的创造力自发性很强,没有强烈的目的性,他们的创造力在任何形式的活动中都能够体现。基于对于儿童创造力特点的认识,作为儿童版画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教学中要扮演者导演的角色,要注重引导儿童,只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辅导,让儿童作教学中的主角,体现其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只围绕指导学生创作一副版画而展开,而是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进行创作中来。教师要多观察、多发现、多鼓励,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在创作过程中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和美的体验。另外,版画教学作为美术教学的方式之一,儿童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大量素材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儿童版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开拓儿童的视野,让儿童欣赏大量的儿童版画作品,尤其是日本儿童版画,这些版画表现的造型大胆夸张、内容丰富、整体的黑白关系处理恰当,制作也很精细,从画面上可以感受到儿童的心迹和乐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写生的机会,帮助儿童积累大量的素材。对于儿童的版画创作,教师要求儿童不能照抄,必须是自己的作品,这样一来能够使儿童有更多的观察、思考、想象以及表现,能够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进行创作,从而能够使儿童的自身价值能够在创作中体现出来,最终儿童能够通过制作版画来提高其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往的版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即教师在讲台上讲如何做,儿童更多的是在模仿。长期下去,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够发展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还会阻碍儿童学习版画的兴趣。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进行儿童版画教学中,要注重采用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问指的是教师要设计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特别是一些聚敛性问题和扩散性问题,为儿童进行思考留出空间,为儿童的创造力发展提供机会。想是指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儿童思考的时间,鼓励儿童发散思维,自由联想。做是指教师要利用各种活动,让儿童能够在做中学,边想边做,从实际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评是指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强调儿童间和教师的评价共同进行。

例如:在《妈妈的画像》这节课笔者就采用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课程开始先让学生拿出妈妈的照片,教师展示油画作品《蒙娜丽莎》。

第一个环节:问

教师先介绍了作者

问儿童:看到了什么?

问儿童:有什么颜色?

问儿童:你想她在想什么?它是否高兴?你所认识的人中,有没有表情很像她的?

问儿童:你觉得这幅画可能要表达什么?

问儿童:你觉得除了微笑外,还有什么表情?

让儿童静静的欣赏这幅画,专心的投入到问题中,做出扩散性思考

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

1.妈妈从早到晚在做什么?

2.妈妈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色?

3.妈妈平常喜欢如何打扮自己吗?

4.你有哪些表现,妈妈会高兴呢?

5.她高兴的表情有哪些?

6.运用版画的形式,你怎样来表现和表达?

就以上的讨论和问题加以归纳并思考自己的设计方向。

第二个环节:想,即给儿童提供发挥联想的机会

通过提问,儿童能够展开想象说出观察到的人物造型特征,不同角度的人像表现方式,运用版画的媒材创作作品。留有较多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儿章的创造力。

第三个环节是做,即通过学习版画的制作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首先由教师示范凹凸版的制作效果、相关资料及注意事项。

开始制作:

l. 刻版时,用力要控制适宜。

2.人物为主题,背景需加以修饰、处理。

3.多运用综合方法,使画面呈现多样的纹路。

4.把握简要、夸张的要领。

“做”的过程尽量启发学生自己不断的思考、观察并与教师共同讨论最终达到独立完成作品。

第四个环节是“评”

1.儿童自评

2.儿童之间互评

3.教师讲评

在 “评”的环节,教师在选择评价方式首先要尊重儿童的做法与想法,不能够强求所有儿童的答案都得一致,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使儿童学会思考并且能够巩固知识。儿童的自评以及儿童间的互评这个一过程能够使儿童的开放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教师的讲评还需要注重儿童个人的进步,通过评价让儿童建立自信,掌握所学的内容。

通过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实施“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儿童版画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充分发挥版画的教育价值,引导儿童结合生活实际,在发现和探索新的版画表现内容和形式中,儿童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心理定式得到了突破,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形成,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儿童版画是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它有它独立存在的意义。而并非是一种向成人绘画过渡的阶段,我们也并非把儿童培养成为一个画家,而是通过启发引导,唤醒儿童对生活的体验,启发他们大胆地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自己的内心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让孩子们想自己所想的,说自己所说的,画自己所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