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怎样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都喜欢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数学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一、直接利用生活原型进行数学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教学时,如果能充分利用生活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我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的实物,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 物体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教室内水桶的表面积(强调没有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方法,会使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含义。

二、将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

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到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如在教学“循环小数”的导入中,我指着讲台问学生:“如果让你从讲台的左边走到右边,到了右边又走回左边,这样不断地走下去,你能走完吗?”学生都哈哈大笑:“一直重复,怎么可能走完!”我就顺势引出“循环”二字的含义,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无形中就被学生消化了。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