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是怎么一回事?

    心脏早搏医学术语称为“心脏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常常因心脏有病而引起,但也可在健康人身上发生。在儿童期,由于植物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也会发生。一般说来,在运动后早搏减少,睡眠后早搏增加,每分钟6次以下,为偶发性早搏,多属功能性。如在运动后心率增快而产生的早搏,每分钟过10次以上,甚至形成二、三联律,应多考虑是病理性的。心脏病导致早搏常见于心肌炎、洋地黄过量、低血钾、缺氧症、颅内病变等。健康人的早搏多见于青壮年,常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受寒、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而诱发。过多的早搏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甚至演变成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一旦出现较多早搏,应及时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早搏与心脏病的关系如何?

    过早搏动简称早搏,这名称在现时并不陌生。它是在有规则的心跳中突然发生的提早跳动,可很有规律的每隔一定次数的心跳出现一次早搏,也可不规则的发生。除某些明显的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可发生早搏外,大多数是在体格检查或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的。

    早搏是小儿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多数是良性的,多见于心脏正常的健康人,往往没有自觉症状。年长儿偶然能诉说有心跳骤然停顿一下或胸闷的感觉。这类早搏出没无常,也有迁延时久多年方消的情况。

    如果早搏在运动后减少或消失,检查心脏没有扩大,心电图(除早搏外)和有关血液检查也是正常的,就不需要药物治疗。患儿和家长应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紧张状态。如早搏发生在心脏有病变时,则运动往往使早搏增多,X光摄片多数有心脏扩大,心电图检查可见其它异常,血液化验有心肌酶增加和血沉加快等现象。某些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也有早搏的表现并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小儿甚至有气急、不愿吃奶等现象,必须住院观察治疗。
  
    出现早搏怎么办?

    出现早搏不必太紧张,可到医院请医生检查以明确原因。经过检查确实没有心脏病,而是由于情绪紧张、激动、劳累过度等某些诱因而发生的,这种情况多数无需特殊治疗,首先要解除思想顾虑,应尽量避免诱发因素,早搏可逐渐自愈或减轻。如果症状明显或者是病理性的早搏,应该按医生嘱咐进行治疗。

热点推荐

最新更新

简单版 触屏版 电脑版
小精灵手机版 060s.com
京ICP备05009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