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是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第16课,与前后几课共同形成了“纸造型”单元。

陀螺是我国民间玩具之一,历史有4千多年,人们对其的喜爱经久不衰,而且经过不断的改进,产生了现在形形色色的陀螺。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陀螺的历史,欣赏其艺术美,感受中国玩具的魅力,形成民族自豪感。

本课内容较丰富,集中了绘画、剪贴、设计等,是多方面的训练课。通过学习,学生除了要能完成一个自己设计的玩具,还要得到美术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多种问题,所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结合本节课是“玩具”的特殊性,让学生真正快乐地玩,营造快乐的氛围也是很重要的。

针对本节课的教材特点,我的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陀螺的历史和结构,能运用色卡纸和铅笔等工具设计制作多种形状的陀螺。(知识、技能)

2、在欣赏、设计、制作陀螺的过程中,能初步尝试运用中心对称的简单排列方式,趣味性地装扮陀螺。(过程、方法)

3、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玩具,享受快乐,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如何把握陀螺面的中心位置和平衡性?成功做出能玩的纸陀螺。

2、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各种形状的陀螺,并能装扮出美丽趣味的陀螺。

三、教学策略

1、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我不可能要求学生画出较准确的圆或其他平衡的图形。于是我便准备了一定的工具——在色卡纸上画好几个“圆、正方形等”的轮廓,并定好中心。同时我也会留个问题给学生思考,用什么工具能画出“圆”,以便他们自己做陀螺时也能找到工具,这并没有剥夺学生的创新力,反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之后的创新力和表现力。

2、要想引导学生创新设计陀螺的形状,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通过各种范例来拓展陀螺的形状,并用简单的图饰启发学生,引起学生的大胆想象。

3、“中心对称的排列”是本课可以发掘的一个美术知识,学生在装饰时,无意识地也会运用到。我避免枯燥的讲,而是设计一个让学生参与的环节,从中发觉排列的美,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四、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纸、铅笔、剪刀、固体胶、水彩笔、

(教师)课件、画好基本形状的色卡纸、陀螺若干、剪刀、长短不同的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

(一)、玩转陀螺

师:看,戴老师带来了什么?(展示几个各不相同的陀螺,并板书“陀螺”)

师:我想邀请几个学生上来比赛,谁愿意?(请三位学生上来)

师:我们一起给他们喊口号好吗?(出示口号——转啊转)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