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说谎的行为是近些年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焦点,说谎行为在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且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因此说谎行为对于儿童心理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包括说谎的概念的界定,说谎的分类及其动机因素和原因,说谎行为的发展,说谎发展的理论假设,还有应对说谎行为的方法及对策。

《心理学》中将“撒谎行为”视为心理障碍,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编造出某些情节或理由,即以欺骗的方式歪曲事实真相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不良行为。

1、幼儿的撒谎问题已引起众多幼教工作者的关注,有些家长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担心孩子品质变坏。其实幼儿的撒谎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我们不能一概而论,都认为是幼儿品行不良。由于幼儿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的撒谎行为是性质各异的,幼儿的撒谎行为可分为无意撒谎和有意撒谎。

2、无意撒谎指的是撒谎者并没有什么自觉的撒谎目的,或者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目的,甚至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撒谎,无意撒谎是由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无须用道德标准来衡量。有意撒谎指的是撒谎者意识到自己在撒谎,并且有明确的目的,就是掩盖错误,欺骗别人,不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不利于幼儿行为的健康发展。

一、现象分析

在诸多品格特质中,父母通常最在意“诚实、不说谎”,甚至认为这是一切善良人格的基本要件,一个人若没有诚信,一切表现便难以为人所信赖。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大人都无法忍受孩子说谎、不诚实,甚至认为说谎为“万恶之源”,孩子容易一错再错,说一个谎话,事后必须说一连串谎言来掩饰。有时家长会正面教育,有时也会出现错误举措,如诓孩子“说谎鼻子会变长”、说谎就打等。

二、幼儿“撒谎”的原因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幼儿撒谎行为形成的影响

1.幼儿把现实的与想象的混淆,从而撒谎。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有时孩子把他所想象的事物当成了现实,因为他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比如王一说骑在老虎背上,可能就是他的想象,而成人往往把孩子的各种想象和说谎混为一谈,这样责怪孩子是很不公平的。幼儿的这种无意识地和不自觉地撒谎,这与品德行为无关。

2.幼儿自身能力限制,各方面能力发展欠缺,理解力差,情绪容易波动,从而撒谎

比如在手工课上,有小朋友错误地理解为是剪刀剪坏了自己的灯笼,而不是自己的操作失误,从而大骂剪刀,殊不知责任是人,而不是物,这是其自身能力限制,出现这种现象成人看似可笑,其实应该多一份理解。

3.幼儿年幼无知,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从而撒谎。

小朋友的种种吹牛类、攀比类的撒谎均是由于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为了引起同伴的羡慕,虚构很多本来没有的东西。

以上撒谎是因为幼儿时期,心理发育尚未健全,感知事物的能力和成人还有一定的差别。有时,幼儿常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并非真在撒谎。做父母、教师的不能加以责怪,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4.出于自我保护,逃避责任,害怕被惩罚,从而撒谎

有些父母在孩子做错事情时,会以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为了避免挨打,孩子会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幼儿为了避免受谴责或为了推卸责任或逃避任务而撒谎。幼儿的这类撒谎,往往是恐惧心理所致。幼儿对情感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爱的需求上,特别是对父母爱的需求。[4]那些没有充分得到父母爱的幼儿,较之充分得到父母爱的幼儿其撒谎行为明显。有的小朋友的父亲脾气比较暴躁,经常生气,并且对于孩子不信任,很多事情都会调查到水落石出为止。由此可见,他们的回家自夸撒谎及在幼儿园里推卸责任类的撒谎就可以理解了。

(二)成人的教育方式对幼儿撒谎行为形成的影响

1.父母的不良行为而导致幼儿撒谎。

其实,孩子的说谎可以从大人身上找到原因,这也许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的。譬如,经访谈,笔者了解到班级有的小朋友的亲子作业没做,分明是家长忘记了,家长却说落在家里了明天带过来;有的小朋友上幼儿园迟到,分明是父母起床晚了,却说路上堵车。慢慢地,孩子就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撒谎,孩子的许多言行都模仿自己的父母,无疑父母这种“身教”撒谎给幼儿起了榜样作用。所以,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做诚实的人,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谎。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