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

捏脊是中医儿科的一种特色疗法,是推拿疗法在儿科的具体运用。根据中医经络学的理论,认为在人的脊柱正中有一条重要的经脉——督脉。在督脉的两旁有膀咣经通过,在膀胱经上分布着人体的脏腑俞穴。因此在捏拿小儿脊背时,就可以疏畅督脉,改善人体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胃口不好最对症

捏脊常常用于治疗小儿的慢性营养不良症。小儿的慢性营养不良症常常表现为患儿大便稀,不想吃东西,精神差,爱出汗,爱哭闹,身体逐渐消瘦。捏脊疗法通过调节小儿的脾胃,从而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时还可以达到对体弱多病儿童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爱心提示

捏脊的过程中不可捏提一下然后松开,应保持一路紧凑上行。

捏脊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捏脊时因宝宝上身裸露,因此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可以使用按摩油(在超市或母婴用品店可买到。

体质较差的宝宝每日捏脊时手法宜轻,次数可以适当加到8~10次。

第一次给宝宝捏脊,以免引起疼痛,手法要轻柔,以后可以逐日加重,使小儿有一个适应过程。

捏脊进行时

1、关好门窗,让房间保持温暖,脱去宝宝的上衣,裤子褪到屁股下。

2、让宝宝俯卧在床上父母站或跪靠在孩子的腿部的边侧,全身放松,活动一下手指,用温暖的手轻轻抚摸几下小儿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脊。

3、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脖子处(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共捏6次,第4次时向上捏提一次,捏完后用掌根在两肾俞穴、胃俞穴、脾俞穴按摩2~3下即可。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

捏脊手法DIY

手法1 拇指在前或在后

捏脊有两种手法,一种是:用拇指指肚与食指、中指指肚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手法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肚与屈曲的食指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建议每天清晨空腹进行捏脊,每次捏拿6~8次。

手法2 提颈后肌肉

由于颈椎部难以进行捏脊,可用一手或两手的拇指指肚推擦,以加强刺激。也可以拇指与食指对应用力,捏提项后肌肉。

手法3 边捏边提

在捏脊的过程中,可捏住肌肉向上提,再稍稍放松,使肌肉自指间滑脱,这种做法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1次的,称为“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1次的,称为“捏五提一法”;也可单捏不提的。提起皮肤的高度应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来决定,其中单提不捏刺激最小,“捏三提一法”所受刺激最大。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