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形成礼仪礼貌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让他们懂得基本的礼貌和待人接物的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的环境,更好地与同龄人相处。事实也证明,善于处理与周围关系的孩子,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和自信。

一、学习见面问候很重要

很多家长都会教孩子见了人要问好,这样会显得孩子有礼貌。其实更深层来说,这是在告诉孩子,他们的礼貌待人对于别人也很重要,这是一种交往的互动和反馈。无论是看望自己的亲人,还是面对上门服务的快递员,家长都可以培养孩子见面问候的习惯。等孩子渐渐长大,他就会明白,见面问候不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有礼貌,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关怀。

二、让他们体会礼貌用语“请”和“谢谢”的魔力

这个阶段的儿童都比较自我,很难关注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作为家长的你应该通过一些方式引导他们,让他们明白,通过使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比如说“请”和“谢谢”,可以帮他们达成一些心愿。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孩子想要一个新玩具,你可以教他说“请给我一个玩具”或是“谢谢你给我玩具”,然后再给他玩具,并且告诉他,你是因为他很有礼貌所以才给他玩具的。这样就能让他慢慢体会到,礼貌性用语可以帮助他达成一些心愿。虽然孩子可能不能完全理解什么是礼貌,但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礼貌用语是礼仪的基础。

三、作为团队里的一员,学会合作和独立

很多家长都因为过分宠爱孩子,不给孩子独立面对并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孩子开始融入到有其它小朋友的环境时,可以引导孩子和其它小朋友一起解决问题,比如一起打扫整理散落在地上的玩具。通过简单的方式让他们慢慢体会到,自己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不必事事依靠父母,并且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建立和小朋友的友情。别忘记,孩子做的好时,要适当赞美奖励他。

四、学会同情和分享

都说现在独生子女的通病是冷漠和自私,换句话说就是只顾自己,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其实家长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同情他人、为他人着想、与他人分享的行为习惯,并且不断向他们讲述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说近期非常火爆的《爸爸去哪儿》,孩子们都很喜欢石头,理由是他会分享。由此可以看出,并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不注意这些,这不仅是影响孩子一生的美好品德,而且还可以愉悦他人,帮助建立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五、不要强迫孩子,请你以身作则

说了以上4点,我们基本主张由家长引导并教育孩子,使这些礼貌成为孩子的行为习惯。但千万要注意地是,家长不能强迫孩子,如果孩子不做,不能因此否认孩子,尤其是如果孩子本身的性格就比较内向,更不能粗暴地勒令他改变。同时,孩子的接受能力不一,在这个为礼仪打基础的阶段,家长不必过于心急。其实还是那句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和孩子天天生活在一起,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以身作则是培养孩子行为方式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