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

2、能够分辨出各种节日习俗中封建迷信的东西。

3、学会编辑“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

教学重点、难点:

1、诱导学生调查并参与家乡的节日生活,了解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2、了解家乡的节日、弄清家乡的习俗活动。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不同民族和自己家乡节日的习俗资料。

2、准备彩纸、剪刀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节日、弄清家乡的习俗活动。

2、学会编辑“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

教学重点:1、了解家乡的节日、弄清家乡的习俗活动。

2、学会编辑“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

教学准备:让学生搜集不同民族和自己家乡节日的习俗资料。

教学法: 谈话法、讨论法、探究法 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春天是我国大多数民族共有的节日,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的家乡,春节期间都有哪些活动?你和家人是怎样欢度春节的?”

2、小组讨论。

3、请学生自由发言,待学生发言结束后,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70—71页的课文和照片,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春节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的概念。(初步感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介绍。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做了一个调查,要求大家了解在我们家乡还有哪些有趣的节日。你们能说一个与某个节日有关的传说吗?”(培养学生学习搜集、整理的能力)

2、教师把自己收集的节日故事介绍给学生。(了解家乡的节日。)

3、放一段有关家乡节日庆典的录像片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明白家乡各种有趣的节日与家乡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家乡人生活的一部分。(培养学生欣赏、分析能力,了解节日与家乡人的生活关系。)

4、编辑制作。“同学们讲了许多有趣的家乡节日及节日习俗活动,你们想不想编辑、出版(文字、图片)等,然后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手册”的编辑、制作工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小结。对学生制作的“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进行评价。(进一步深化对家乡节日的了解。)

板书: 家乡节日的风俗

看花灯 赶庙会

家乡的节日集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

2、学习剪窗花。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

2、学习剪窗花。

教学准备:学习剪窗花。

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

1、导入。“上次课我们了解了家乡的节日及有趣的节日风俗,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了解其他民族的节日习俗。”(引导学生一起学习了解民族的节日习俗)

2、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72—73页的课文和照片,说一说教科书提供的是哪些民族的节日,这些节日有什么特有的习俗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让学生自由发言,做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能力)

4、欣赏。

师:“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播放几段介绍不同民族节日的录象片,你们在欣赏时,要记清楚这些节日都是哪个民族的,主要的节日习俗活动是什么等问题,看完后,请你们回答这些问题。”(通过欣赏,学生们能更清楚地认识民族的节日习俗活动。)

5、观看录象,小组讨论。 (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6、指名回答。(培养学生的整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7、手工制作。“同学们了解了一些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习俗活动,老师选了一种大家较熟悉的节日习俗活动---剪窗花,请大家一起体验吧!”组织学生学习剪窗花,让学生通过参与制作,进一步体验节日的快乐气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感受民族节日习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8、对这两个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不仅拥有各民族共同的节日,在每个民族内部,还有各民族特有的节日及其节日习俗活动。节日不仅是一种生活,也是各民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升华,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

板书:

民族的节日生活习俗

剪窗花 (窗花表达了人们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