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5.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咨询和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规律;试做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种子;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教师:培养皿、滤纸或纱布等实验用具;用Flash动画制作的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过程的CAI课件及用Flash制作的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种子发育情况;设计实验讨论提纲。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和依据

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主体活动

课前准备

宣布课题,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培养皿、滤纸或纱布等实验用具;课前一周分发给每位学生30 粒黄豆种子,引导学生先自己发豆芽;制作课件,本节课的课件包括:种子萌发的过程动画、设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方案的提示、实验方案的分析、讨论题等。

实验探究报告

预习新课,收集相关资料:

①古诗“古原草”的作者、全文。

②农民播种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播种后又需要做什么?③试做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

④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生物小组做测种子发芽率的实验

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种植菜豆种子生物实验验,获得感性知识,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通过收集信息,体会农民工作之艰辛

情景

导入

引导学生背诵并分析白居易的“古原草”。

教师设疑“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植物的一生 从什么开始呢?

思考“古原草”所揭示的生物学规律? 在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把科学与人文、审美联系起来,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问题的提出

2、作出假设

指导学生从种植菜豆的经历入手,提出有关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

描述课前培养的黄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提出探究的问题

① 关注学生的亲身经历,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

②资源共享,把收集的资料发布出来,让大家共享,真正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展示查阅的资料,结合种植菜豆的经历作出假设,并质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出示探究报告师生共同填写

展示查阅的资料:农民播种前后需要做哪些工作?(选种、翻土、浇水等),并结合资料分析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3、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计实验方案

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实验案方,教师出示用具并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讨论各个培养皿中都给了什么条件,并填写表格

 

温度

空气

1号

     

2号

     

3号

     

4号

     

引导学生讨论这个表格谁与谁能形成对比,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对照实验。

并设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时给予提示:

①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每组应当有多少粒?一粒行吗?

②怎样设置实验对照组,对照组应提供什么样的温度、水分、光和空气等条件?

③对每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

④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并请学生设计观察记录表格

①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

②教师按照对照实验的原理进行上述实验方案分析。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设计的实验观察记录表(见附表)。

①学生阅读书上的方案,讨论填写表格

②复习对照实验的概念,明白设计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

③全班分成4个大组分别针对不同的因素(水、空气、温度、土壤等)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每个大组又以4个人为1小组设计自己的方案。

分小组展示设计的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观察记录表。小组交流,选出较合理的记录表。

引导学生注重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及时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①从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思路必须要清晰。

②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体验协作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相互倾听,达成共识,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③实验观察记录表的设计,培养学生整体考虑问题的辨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