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沟区原创民族团结主题儿童剧《三人行》将在该区22所中小学巡回展演,10月底,还将在各区县部分民汉合校演出,这个现场演绎的真实故事,将让各族青少年在观看儿童剧时,感悟民族大爱。《三人行》以阿帕、大大、阿迪·艾沙为主线,将阿帕和大大两个维吾尔族居民收养各族孤儿,维吾尔族工人阿迪·艾沙与工友、邻居团结互助的故事,串联成三个板块,创作取材现实人物,以孩子的视角诠释民族团结。

细节考究 力求真实

与一般儿童剧不同,《三人行》的演员全部来自水磨沟区,有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也有中小学生和老师。

“创作初期,我们发现有不少剧在演员选择上‘混搭’现象多,比如汉族同志客串少数民族,夸张的服饰造型和刻意的语言模仿,反倒让人物显得不真实,甚至滑稽可笑。”水磨沟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付红梅说。

为使演出达到真实可信的效果,每个人物的选角,大多选择同一民族,从海选的200名演员中,最终选出汉、维、哈、回、俄5个民族的27名演员。

民族的相通、民俗的了解,增强演员与角色的契合度,语言、肢体和情感的表达更易于接受。

大大的扮演者买买提·吐尔逊是水磨沟区检察院的工作人员,身为一个15岁孩子的父亲,对角色倍感亲切。

“参演后了解了这个真实人物,被故事打动,同样是维吾尔族、同样是父亲,这让我更容易进入角色。《三人行》是我们送给孩子的礼物,也是参演者自己的教课本。”买买提说。

真情实感 直达内心

在新疆,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并不陌生,也许是一次事迹报告会,也许是一场演讲大赛,然而这些并不适于未成年人,孩子们需要更生动、活泼的方式,儿童剧则是孩子认知民族团结精神的良好途径。

《三人行》历时9个月的创作、编排,放弃童话故事、魔幻题材,选择现实题材,表达民族团结精神,是一次针对青少年开展融情教育的尝试。

乌鲁木齐京演儿艺联合剧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魏子说:“生活是实实在在的,真爱无需用过多言语表达,用故事让孩子体会而不是告知或灌输。最好的教育是直抵人心的真情实感,孩子不是成年人,不比成年人懂的道理多,心灵却柔软敏感,最易被真实打动。这也让我们借助儿童剧来诠释民族团结,尝试现实题材创作。”

创新形式 传承大爱

谈及民族团结,不同人有不同理解,有人想到“尊重理解”,有人想到“包容体谅”,有人说起“互帮互助”,它是具体的,可以是一声问候一个拥抱;它又是抽象的,可以是蕴藏心底融于生活的微妙情感。

民族团结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局限于特定方式显然是不够的。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居民,应当多角度挖掘民族团结素材,借助文化艺术,创新宣传形式,传承大爱。

“对于孩子,民族团结还是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模糊认知,我们用儿童剧表达,就是希望孩子们感受各族孩子一起成长、分担的快乐和感动,让孩子们乐于在一起学习、生活和成长,让民族大爱在孩子心中扎根、萌芽、生长。”水磨沟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穆太力普·麦托合提说。

《三人行》巡演后,水磨沟区还将刻录光碟、制作漫画在各中小学发放,将这一原创作品延伸推广。对于成年居民,也一改往日座谈会或报告会形式,推出主题相声小品大赛,筛选一批优秀作品,月底在辖区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