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预防感冒

孩子偶尔生个小病是自身免疫力建立的必然过程,3~6岁正是孩子免疫力形成期,生病—抗病——恢复的过程也是人体免疫力和病症作斗争的过程,使免疫力得到加强。平时各个方面做了积极的准备,孩子的身体条件准备好了,在病毒侵入的时候,给孩子最好的照顾,帮助孩子并和孩子一起恢复。

穿衣:坚持春捂秋冻,二八月,乱穿衣,早晚凉些,但短袖一般也能应付了。突然变天,就赶紧加衣服,并多带孩子晒太阳。秋天干燥,孩子容易上火,穿多了出汗着凉,一冻就感冒。

饮食:秋膘要贴,但饮食要清淡,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煮梨水,对秋燥很好。有时间的话,每天吃一个鲜榨的橙汁。如果孩子某天胃口不开,就坚持宁缺勿滥,饿1顿,但水要喝够,基本不给孩子喝热水,喝奶喝果汁等,也都是室温温度,让孩子的内脏也逐步适应温度的变化。

睡觉:保证每天12小时左右的睡眠。睡觉对孩子的体力、精力的恢复非常重要,如果连续几天睡眠严重不足,孩子的抵抗力就会弱些,此时如果受风或者饮食不调,身体不适的症状就容易表现出来。

运动:运动是积极预防感冒的方法。冬季,坚持带孩子室内游泳,锻炼他的心肺功能,上岸后注意孩子的保暖和体温及时恢复。天冷了,室外运动仍然要坚持,让孩子的皮肤,鼻腔等都有机会感受到空气温度的变化,别因为冷,就不开窗户,不带孩子在户外锻炼,大自然多神奇啊,把孩子投入到里面去。

宝宝冬季感冒的护理误区

1、感冒了,不能再让宝宝冻着

多数妈妈认为,宝宝感冒最主要的原因是冻着了,所以宝宝感冒后就开始"捂"。本来宝宝穿得就不少,这一病,穿得就更多了,室内温度也调得比较高。结果是父母穿得越来越少,宝宝穿得越来越多,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爸爸妈妈跟着挠汗,有什么办法,为了孩子,只好忍着。父母不知道,做出这样的牺牲是无谓的,不但大人难受,对宝宝也一点好处都没有,越"捂"宝宝体质越差,宝宝越来越容易有病。

2、早吃感冒药,宝宝的感冒就不会加重

及时发现宝宝感冒,及时用药,使宝宝的病情得到控制,这是对的,但不能矫枉过正,刚有风吹草动,就喂一大堆药。药物本身也有副作用。当宝宝只是流点清涕,打几个喷嚏,或咳嗽两声,妈妈就不由分说,给宝宝喂很多的药,这是没有必要的。

给宝宝看病要比给宝宝吃药重要得多。如果宝宝遭受了比较厉害的感冒病毒侵袭,即使妈妈及时给宝宝吃了感冒药,也难以阻止病毒对宝宝呼吸道的侵袭。如果宝宝只是轻微的外感风寒,或仅仅是感染了比较弱的鼻病毒,即使不吃药,也会很快就过去的。所以,病情的发展,并不取决于是否在感冒最初期吃了多少感冒药。

3、感冒要吃抗菌素,以免病情发展

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菌素对病毒没有杀灭作用,所以大多数感冒不需要使用抗菌素。是否需要使用抗菌素,要由医生来判断,关键是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并根据不同的细菌感染,选用不同的抗菌素。抗菌素是处方药,其种类、药量、疗程都需要医生来确定,父母不能擅自做主,给宝宝使用抗菌素。

4、感冒,要多给宝宝加营养

宝宝感冒后,对食物的吸收消化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时如果妈妈强迫宝宝进食,会引起宝宝反抗,甚至会把吃进的食物吐出来。一旦宝宝呕吐,比少进食更影响宝宝的健康。

宝宝消化功能降低,食欲下降,是消化道的自我保护,通过减少食物的摄入,减少消化道负担,让消化道得以休息,父母要尊重宝宝的本能选择,相信宝宝的自身保护能力。

宝宝冬季抗感冒的饮食策略

1、合理摄取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有些妈妈错误地认为,宝宝需要更多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才能抵御寒冷天气;而事实上,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在寒冷气候下,机体的内分泌系统也被调动起来,使人体的产热能力增加。因此,冬季我们所需的能量与其他季节差距并不大。无需再额外地给宝宝增加进食量来获取更多能量。

2、注意补充维生素

宝宝冬天的户外活动相对较少,接受室外阳光照射时间也短,很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这就需要妈妈定期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每周2~3次,每次400单位。

寒冷气候使人体氧化功能加快了,维生素B1、B2代谢也明显加快,饮食中要注意及时补充。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的耐寒力,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并且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在冬天宝宝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不可忽略的无机盐

有医学研究表明,如果体内缺少无机盐就容易产生怕冷的感觉,要帮助宝宝抵御寒冷,建议妈妈冬季多让他摄取含根茎的蔬菜,如胡萝卜、土豆、山药、红薯、藕及青菜、大白菜等。这些蔬菜的根茎中所含无机盐较多。

宝宝冬季感冒用药指南

感冒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冬春季节气候骤变时发病率最高。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如上呼吸道某一局部炎症特别突出。

感冒多为病毒感染,有自限性、无特效药物特点,一般3-5天,宝宝的机体便能清除病原体战胜疾病。抗生素只有在医生确认有应用指征时才能应用。

对症治疗的具体用药措施有:

1、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配合温水浴等物理降温措施。

2、高热惊厥者可予以镇静、止惊等处理。

3、咽痛含服咽喉片。

4、中成药也有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