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显现的情形总是让人心酸,但为何这种苦酒总是饮不尽?据7月1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四川省乐山市农村少女王卉(化名),由于月经初次来潮遭到同学的起哄和嘲笑,最后精神分裂,住进了“乐山市精神病院”。

 “精神分裂”是个人所不能承受的病种,它导致的是思维和感情方面极度的紊乱,影响到语言、思维、感知和自我意识。说重点,这是一种“毁灭”人的病。可农村少女王卉本该是与之无缘的。仅仅是由于普通的生理现象;仅仅是因为无知的起哄和嘲笑。

 假如,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已经对孩子进行了“性教育”;假如,孩子有一些生理知识;假如,学校教师发现得早……王卉,她会依旧是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她的未来同样充满灿烂阳光;而不会是在她的名字前加上一个让她及家人都难以承受的前缀――“精神分裂”。

 孩子生理上越来越早熟,可与之相应配套的“性教育”却少得可怜或一片空白,特别是在农村表现尤甚。悲剧的一再显现也就不足为怪了。而这连锁表现竟是如此形成的:国家的教学大纲没有要求在小学开设生理卫生课,学校也就从未进行过青春期性方面的教育;而另一方面家长不会也羞于开口教育。在农村,由于相对闭塞,学生从其他的途径获得这方面知识的机会更少。这一切都导致了孩子在青春期生理知识上的匮乏。既然大家都不教、不说,而孩子的生理现象又不会因你的不教、不说而不来;孩子获取“性知识”的好奇心不会因你不教、不说而止步、泯灭。那只有一个解释:孩子的“性教育”是无师自通的。

 无师自通的“性教育”,将使孩子被迫从不良渠道获取性知识。这不仅容易使孩子在获取过程中受引诱或受教唆而变坏,更有可能,孩子掌握的是一知半解的甚至是错误的“性知识”。这对孩子的健康是无益的。同样,这种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性知识”会在孩子中以讹传讹,危及更多的孩子。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种不良“性知识”被这些人所根深蒂固,在适当的机会指导或传授给自己的孩子,从而导致“不良性知识”的代代传。此种危害更可怕。

 悲剧谁都不希望一再重演。但现实中,却一再让我们不得不看到同样的悲剧上演。这其实折射了我们在“性教育”问题上的严重滞后和缺失。我们应该尽快行动起来。首先,教育部应及早制订有关青少年的青春期性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让学校的“性教育”有纲可据,有材可依;其次,学校在“性教育”上要有所作为,让学生掌握真正的、科学的“性知识”;再次,计划生育部门也应对农村的家长进行必要的“性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很好地教育、指导自己的孩子。

 无知源于教育的缺失。无师自通的“教育”只会使更多的“无知之痛”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