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美术作品的评价是美术教育活动一个不可缺少的“尾巴”。有了这条“尾巴”,才是一次完整的美术教育活动。但是如何体现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价值,我们又认识了多少?又实践了多少?

在具体的实践中,我觉得:

首先,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

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体经验,而美术作为一个艺术作品,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主题。这就形成了大多数人对某一个作品的大致理解和印象。但是,在每一个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基于生活经验、背景、认知水平的不同,他们对作品的个性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也就是说,意义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美术活动所要传达的意义要通过个体的加工和整理。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其反应和表现也是不同的。如:在“小花伞”的教学中,我让幼儿欣赏了不同形式的伞,有广告伞、工艺伞等,在幼儿自己创作装饰的小花伞中,他们都有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理解来创作和表现。有的给小花伞装上了两只可爱的耳朵,有的添画了动物在伞下躲雨的情景,有的则把伞当成了伞妈妈在为她化装等,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以同一个标准来评价幼儿的作品,那么势必扼杀幼儿创作想象的萌芽,这是不可取的。

其次,警惕——每一个孩子不是一个容器,即使是也有一定的容积

在实际的幼儿美术作品评价中,我们经常会陷入这样一种困惑:我们知道这一次活动应让幼儿欣赏些什么,评价些什么,然后就会迫不及待得希望幼儿马上就能够发现和领会所要欣赏和评价的内容,甚至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们关注的只是自己对幼儿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就是说在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一定程度上我们关注的只是“自己”。因此,我们只有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不断地丰富幼儿的经验,关注幼儿的作品,正确地引导幼儿,尊重幼儿,才能正确地进行幼儿美术的评价。也就是说这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幼儿”。

我想,只有当我们注意到以上的两个方面,我们才能更好地体现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价值,正确地进行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