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改后的科学教学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较多,多数学校条件又没有完全具备,很多现有科学任课教师没有具备对应的专业知识,在教育教学中就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和新现象。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解释新现象,完成科学课设置的基本要求。我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内容开设第二课堂,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积极利用第二课堂的作用,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 开展 第二课堂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和逐步深入,首轮《科学》科课程的改革已经结束,新一轮的《科学》课改正在推进中。《科学》教材所涉及的学科内容比以前的《自然》教材明显增多,它涉及的学科不仅有物理、化学、生物,还有历史、地理、天文、文学和信息技术等。教材内容的组成成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都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学生身边事物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并且主要用图景方式把生活中十分简单的事物和现象在教材中反映出来。现行的《科学》教材还减少了烦琐的文字说明,取缔了对活动结论的唯一定论,从而增大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空间。

由于《科学》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广,在教学活动中需要的教学资源多,而当前学校所具有的教学资源又严重匮乏,且组织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也没有得到系统的专业培训,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这种种的不利因素给教师中增添了不少难度指数。鉴于多方面因素所带来的困难,许多教师都难以顺利组织教学活动,甚至有时还感到束手无策。

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曾经也遇到许多困难。为了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积极利用所设置的“第二课堂”进行活动探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所担任教学的班级中,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得到较好的培养,并且掌握的科学知识明显比没有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要丰富;学生的视野非常开阔,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显著提高。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在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得以解决。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所处的地理环境,在第二课堂中我设置了以下几个兴趣小组:动物饲养小组、植物栽培小组、无线电小组、模型小组、科技制作和发明小组、气象观测小组、标本制作小组、新发现小组等。并根据每个小组的特点制定了活动方案,拟订了相应的培训内容。开学初组织各小组成员集中学习培训,在活动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指导,学期结束后,对学生在活动中创作的作品和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比、总结,并对开展得较好小组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现以两个小组为例进行肤浅的阐述。

首先,以植物栽培小组为例。我是以学生自愿报名为原则,自主选择植物品种、数量为栽培、研究对象。活动开始前发给学生每人一个活动记录本,并对记录本的内容进行一定设计。主要记录了栽培植物的基本情况(生活习性、名称、形状、种类等),每天培植情况,植物的用途,植物当前在市场上的开发情况,植物的再开发利用设想及其他记录。如果学生要对这些项目都有比较仔细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学生独立开展大量的课外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相关的图书资料;寻访家长、教师、同学以及其他人;每天按时观察记录;并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浇水、施肥、除草、除虫等;还要到市场进行调查了解。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和评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所选择的植物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和意义。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植物知识、了解植物习性的兴趣,增长了这方面的科学知识。从表面上看,学生只单一地获得了培植植物的知识,而实际上却无形中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多种实践能力。以下是四(2)班陈雨同学对火棘培植时的部分记录:“火棘又名火把果、红子,是亚热带树种,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喜欢温暖湿润且又通风良好的环境。它是常绿灌木,叶小革质,有柄,枝密生有短棘。初夏开白色小花,花后结球形果实,秋季果实变红,有的一株树上能结上万个果子,挂果时间直至立春仍不脱落。我通过亲自培植和向别人学习知道栽培火棘应注意三点:第一、场地应该选择在日照时间长、通风良好、温暖湿润、排水良好、土壤疏松且肥沃的环境。第二、浇水要不干不湿、浇则浇透,开花期间要控制浇水、土质稍偏干。第三、施肥应该根据生长期需要施品种和数量不同的肥料。为了促进枝干生长发育应施氮肥;为了促进开花结果应施磷钾较多的肥料。火棘有蚜虫、军配虫等,在防治病虫方面,每年至少应该给它喷雾一次杀虫药。”火棘可以用来制作盆景观赏,果实还可以食用。目前在市场上主要用来开发制作盆景。我想开发它在中药用方面的效用,希望它能给人们治病。

其次、以新发现小组进行浅析。开展这个小组时,同样是学生志愿报名参与、自主选择研究对象、独立发现为原则。参加这个小组的学生每人每周必须有一个新发现,不限制内容。我给他们定义的新发现是以自己的视觉为出发点,把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有趣的、独特的、不被人们重视;不易被人们知道或者知道的人较少;少年儿童没有见识过的;或者通过自己设计后可以重新组合的物品,以及在学习科学课中对一些实验创造性的改进(无危险性的实验)等作为活动研究对象。在开展这种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对成人而言是已经知道的知识;但对小学生来说,却是很新颖,是他们从来没接触过得。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给予鼓励和支持,给他们增添探索科学的信心和勇气。也有些知识和现象是成人不知晓或者从未经历过。现就五(3)班李洪才同学的一次发现进行说明。他以气球为研究对象,当把气球打足气后放在火焰上时会发生爆炸,而且气球里的气冲得越多爆炸的声音越大、爆炸时的威力也越大。当不向气球里冲气时放在火焰上会燃烧。当向气球里灌水后,放在火焰短时间内不会爆炸也不会烧坏。这些看似非常简单的现象却含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一方面不易被人们注意,另一方面人们发现后又不易解释。作为小学生,能通过亲身实验发现这些现象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对他们而言,我认为发现比解释更重要,更具有意义和价值;但是,作为正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性极强的小学生决不为此满足,他们还想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弄个水落石出。这就迫使他们查找相关资料,向教师、家长及专业人士请教。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长了学生许多知识。

在现行的科学教学活动中,我认为开设第二课堂,并进行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弥补课堂教学中许多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还能增添许多有趣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达到科学课开设的预期目的;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设置小组时,应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地区条件、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各年级的科学教材内容合理设置兴趣小组,力求范围广、内容多。最大程度地满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让他们在开展兴趣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并从活动内容中找到与所学科学内容的融入点,达到用“心”探索科学的目的。

小学开设的《科学》课,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纵观科学课中的内容,不仅要求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全身心投入探索,更需要学生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活动,课后有一定的后继活动。这些都需要在课外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如果只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没有课外的实践活动,是很难完成任务、达到预定目的的。开设第二课堂,刚好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这正是科学教学所需要的。同时,第二课堂的开展又能更好的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知识得到补充。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第二课堂的开展和评价过程中要对儿童的小成果、小发明、新发现、小论文、小制作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指导,使其终身难忘,不断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当然,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期,开展第二课堂并对其进行评价,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极其艰难的。在该过程会遇到来自社会的不理解和家长的不支持,有时还会遇到学校和一些教师都不认同的可能。这些都需要科学教师不断克服、甘于奉献,并积极做好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在组织开展和评价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