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其中一条重要渠道。课堂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分享同学的见解、可以解答内心的疑惑,对不懂得东西感到豁然开朗。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是到处都可以看到的。但在热闹的场面背后,有多少学生真正能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有多少学生认真地倾听了别人的见解及看法,又有多少学生神游其外,适应不了呢?下面谈一谈我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的见解。

存在的误区:

1、小组组建的随意性。

“标准”提倡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已经被教师们广泛采用。但是,很少有教师会关注合作小组中成员的搭配,大部分教师都只会采用前后同学组合、同桌组合或邻近同学组合的合作方式。这样的组合是很随意性的,对于能不能有效完成合作交流的任务,我们无从得知。小组成员的搭配对合作的顺利进行、交流的深入开展起着很大的作用。要组成一个好的小组,首先就要有一个组织能力较强、有着独到的见解、敏捷的思维、很强的逻辑性的同学,能够及时升华大家的讨论,能容忍和等待其他人发言的耐心。而一些为了方便临时随意组合的小组是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的,那样就会使合作交流的效果大不如此。

2、选择问题的随意性。

学生应选择什么样的问题进行合作和交流呢?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人往往只有在遇到没办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存在不同的意见时,才可能有与人合作的思想,才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的见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真正具有现实意义且必要讨论的问题却很少。大多时候教师让学生讨论的问题,都是教师为了迎合合作的需要而设定的。让学生有一个可以交流探讨的话题而已。比如,有些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很多学生会举手想要回答,但教师完全无视学生们举起的手,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像这样的合作交流,是收不到任何成效的,并且浪费了课堂学习的时间。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