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在上周的讲座中提到年幼的孩子学习语言很快,他们的发音器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成年人,年纪越大学外语越困难,因为他们的发音器官比较僵硬,不易改变。在座的一位听众问,这么说应该在幼儿阶段教外语吗?华德福教育反对教学,但是否可以教英语呢?孩子越小,学语言越快。本杰明回答,如果年幼的孩子跟随父母到了美国,他一定比父母更快地学会英语。但在中国的环境里,孩子从小应该有一种归属感,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中国人当然讲中国话,如果中国人从小让他学英语,他究竟是中国人还是英国人,或美国人?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总是用语言在思考,不同的语言带来不同的理解方式和思考方式。如果小小的孩子生活在两种语言中,他本民族的根在哪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本杰明举例说,印度人从小就学本地语和英语,长大后两种语言都说不地道。心灵的家园是语言,当孩子建立起心灵的家园后,才能开始学习外语。

在华德福幼儿园,可以让孩子感受另一种语言,比如我在英国华德福幼儿园给孩子唱中国童谣,德国学生在我们幼儿园唱德文歌、英文歌、法文歌,每天大约10分钟时间。目的不是教孩子外语,而是让孩子对不同的语言有所感受。华德福小学从一年级开始教两门外语,但以唱歌、童谣、游戏的方式进行,而不是靠大脑记忆。

下午的讲座以绘画开始,本杰明认为年幼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充分地表达自己,但他们能够借助绘画的方式,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并释放出来。比如孩子画出一串∧∧∧(只是大概的样子,我不知道怎样用电脑画出孩子的画),可能孩子正在长牙,他表现的是出牙齿的疼痛。孩子画了一棵树、一座房子,在大人的眼里是树或房子,在孩子的心目中他画的却是自己。当孩子画出交叉的两根线时,往往是他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说“我”的时候。有孤独症的孩子就不会说“我”。如果成人过早地教孩子画画,就会扼杀孩子内心表达的愿望和途径,成人的技巧掩盖了孩子的真实世界。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华德福老师,本杰明假想听众是一群小学生,让他们画棵树,他根据每张绘画来分析画者需要哪些帮助,比如某个“孩子”的画看上去有些零散,本杰明说老师要想办法让孩子找到“中心”。成人通常把自己隐藏得很深,不易从绘画上看出内心世界。

跳跳的爸爸是艺术学院的老师,他非常认同我们不教孩子绘画的做法,他一再说自作聪明地教年幼孩子绘画,是在毁灭孩子的灵性。

2006年4月2日

再见了!再见了!

周一上午户外活动,卡提雅和卡特琳娜为孩子们在脸上画上不同的图案,大部分的男孩不愿意在脸上画画,老师没有勉强他们。

周二,卡提雅、卡特琳娜为每位孩子缝制了一个小布袋,她们让孩子们把从德国带来的熏衣草装进小布袋,再用绳子扎紧。把小布袋放在枕头旁边,闻闻熏衣草的香味,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

周三,卡提雅和卡特琳娜和孩子们一起烤制面包,然后在面包上涂奶油,再放上孩子们种的绿绿的豆苗,又好看又好吃。

周四是她们在我们园的最后一天,上午,她们带着孩子们用两种颜料画湿水彩画。中午,孩子们午睡后,她们谈了对我们园的看法。她们认为我们幼儿园的确是在实践华德福教育,刚来的几天,她们对我们的某些做法感到困惑,时间长了,觉得我们做的是正确的。我们的求知欲和不断地自我完善,给她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们说,在德国,个别的幼儿园虽然成立时间比我们长,但他们坐享其成,不思改进,慢慢就退步了。而我们保持着蓬勃的朝气,抓住任何机会请教、学习,她们相信我们一定会越办越好。

她们用自己染的粉色纱布,精心装扮我们做晨圈的房间,使它变得更加柔和、宜人。她们还买了一盆吊兰,挂在餐厅。周四下午,我们就是在餐厅里,举办了小小的告别活动。卡特琳娜的妈妈为我们做了蛋糕,她担心我们不够吃,又买了一个。顾燕几次和我商量买什么样的礼物合适,双胞胎的妈妈特地跑到秀水街挑选中国特色的礼物,毛毛的妈妈下午两点匆忙离开工作岗位,赶来参加。在明亮的烛光里,在暖暖的情谊中,我们唱起了歌,分享着可口的蛋糕,妈妈们忙着拍照留念。卡提雅和卡特琳娜为我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把她们平时拍的孩子、老师和厨师的照片制作成一个大相框。

短短的六个星期过去了,平时我们忙于照顾孩子,双方的交流并不多,但正像她们做的课题“如何不用语言和孩子交流”,心与心的交流早已超越了语言。卡提雅和卡特琳娜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丰富的活动内容,还帮我们做清洁、照顾孩子。她们年轻美丽的笑容和蓬勃的朝气为我们幼儿园增光添彩。卡提雅坐在幼儿园的地板上,说她不想离开我们幼儿园了。卡特琳娜说她真想把所有的孩子都带到德国去,她太喜欢他们了。

当她们坐上等候已久的汽车要走的时候,正在不远处散步的孩子们看见了,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他们朝车子走来,一路上大声喊:“再见了!再见了!”还不停地挥舞着小手。孩子们越走越近,声音越来越响亮,在场的家长和老师、卡提雅和卡特琳娜,再次被浓浓的惜别之情感动得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