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随着幼教界对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视,我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努力创设有文字的学习环境,培养阅读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然而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是他们通向阅读之路的最重要的一步。因此,我非常重视创设有文字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文字无所不在地环绕在周围世界。在活动室为幼儿提供随手可取的图文并茂的书籍和绘画材料;幼儿的口杯架、毛巾架、作品栏等贴上幼儿的名字;在区角、玩具柜等周围的重要物品上贴上一些文字标签。家长宣传栏中每周定期向家长介绍有关指导幼儿阅读的方法,需要家庭配合的事项,定期向家长作新书介绍。使幼儿在与环境的对话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建立基本的文字概念,以及认识最常见的汉字等等。通过创设师生对话、同伴对话、幼儿与家长对话的环境,让幼儿在毫无压力的氛围中阅读并且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教给幼儿有关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教会幼儿掌握阅读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前提。所以,对幼儿的阅读要做一些切实、必要的指导。

1、教会幼儿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不撕、不折图书。我设计了“怎样看图书”活动,活动前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本《小花狗的白皮书》,告诉幼儿这本书里有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并请幼儿看看书皮上画了什么,告诉幼儿这就是封面。接着按图书内容讲述故事,请幼儿随着老师的故事情节一页一页地翻书,直至故事讲完。让幼儿谈谈刚才是怎样看图书的。告诉幼儿只有一页一页按顺序看才能知道完整的故事内容。

2、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中、大班幼儿的图书多是每页由几幅图组成,要教幼儿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指导幼儿看懂每幅图的具体内容,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还要多鼓励、表扬幼儿,以保持阅读兴趣。如:每次看完一本书,我便引导幼儿用讲述、表演、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用赞赏的语气对幼儿说:“你从书中又懂得一个道理、又学会一个新本领,真聪明。”这样让幼儿觉得书是一个无止境的知识海洋,自己要多看才会聪明。

3、及时灵活地随机指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时而会出现一些不正确的方法,教师应及时、灵活的给予纠正与指导,避免形成不良习惯。

4、发挥家园同步的教育作用。教师要积极向家长宣传阅读指导方法,纠正家长把阅读等同为早期识字的误区。引导家长开展家庭阅读活动。美国提倡:“为学前儿童进行20分钟的阅读活动,”并称为“您一天中最重要的20分钟。”效果良好,值得我们借鉴。

三、鼓励幼儿写日记、写故事书

我们经常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愿望、想法、见闻,并尝试着“写”下来,幼儿可以自己写、画,也可以把写和画结合起来,或者请家长、老师帮助记录。然后我们把幼儿的作品陈列出来,供幼儿和家长平时互相欣赏、交流、学习,从而提高幼儿和家长的“写作”水平和积极性。

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首先,我们指导幼儿

阅读新书时,重点引导幼儿去仔细观察画面的背景、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去看汉字,而是在最后欣赏故事的环节中,让幼儿自然、自发地去对应与内容相关的汉字。这样,幼儿就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很多汉字。

其次,在阅读活动中,我们重视引导幼儿用表情、动作、体态等理解反映故事内容,体验人物喜怒哀乐等情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审美,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如幼儿阅读图书《狮子和老鼠》,幼儿表演狮子愤怒的情形,有的握紧拳头、有的跺脚、有的咬牙切齿……表演狮子哭泣时,有的嚎啕大哭、有的趴在老师和同伴的肩膀上抽泣、有的独自默默垂泪、有的双手捂住脸……幼儿精彩的表演,实际上就是一个自我创新的过程。

再次,在阅读活动中,我们总是根据图书中故事的重点,提出各种问题或假设,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或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鼓励每个幼儿大胆地讲自己的想法,在集体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它们,好在哪里,什么地方还有不足。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都得到发展。如在早期阅读《小山羊和狼》中,围绕故事主题,提出“小山羊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自己?”幼儿思维活跃,想出了“小山羊骗狼说,自己不小心吃了有农药的草,快要中毒死了,肉不能吃。”“羊对狼说:‘我现在太瘦太小,你吃不饱的,等我养胖些再来吃我。……经过培养,幼儿形成了解决问题有多种方式方法的观念,能宽容地理解和接纳别人的不同看法,渐渐地养成了寻求多种方法的习惯。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幼儿积极操作的习惯

在阅读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和活动培养幼儿积极操作的良好习惯,尽可能地通过整合的阅读活动创造操作的条件,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口,在手口并用的同时发展智力。

1、鼓励幼儿把自己听到或创编的故事画成一幅一幅与故事内容、情节相符的画面,再装订成一本书,讲给老师、同伴听,或投放到图书角里,供大家阅读、欣赏。

2、发动幼儿收集费旧图书、图片,并把这些图书图片上的动物、植物剪下来,指导幼儿重新组合,贴在一张张白纸上,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画上背景,装订成册,最后创编故事。

3、幼儿自己制作头饰寻找合作伙伴一起扮演角色。

4、戴上手指木偶或布偶在桌面上或木偶台上表演。

5、壁画讲述等等。如幼儿集体阅读了图书《熊猫开商店》后,幼儿在活动区中立即兴致勃勃地操作起来:有的孩子边欣赏音乐边表达熊猫笨重、胖乎乎的姿态;有的孩子在游戏中搭建各种桥梁、房屋,建起了熊猫乐园;有的孩子利用废旧物品布置了壁画“熊猫开商店”;有的孩子躲在木偶后面饶有兴味地边操纵着布偶,边为其配音;有的孩子三五成群商量着合作制作图书;有的孩子又为故事创编出猴子、兔子等动物来到熊猫百货商店买东西的新情节,然后根据新编的故事制成图书等等。

六、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利用大量时间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听觉欣赏活动,让幼儿反复倾听教师朗读文学作品(诗歌、散文、故事)或边欣赏故事录音边阅读图书,让幼儿在反复倾听中不断体验和品味作品,在感受音乐美、语言美、画面美的过

程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从而把倾听当作一种艺术享受,一种美的经历。

我们知道,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孩子语言发展关键期内,及时地为他们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图书是最好的工具,因为它是幼儿理解图画符号到文字符号,从学习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过渡的得力助手,它能帮助幼儿从非言语交际向口语交际转换,从口头语言交际向书面语言学习转换架起了一座桥梁。因此,在幼儿期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经验,发展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

1、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要互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交往等的相互作用。

在阅读中采用师生共读、师生交流、同伴交流的方式,发展幼儿的阅读技能,使幼儿产生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充分发挥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作用。

2、面向全体幼儿

根据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发展的规律,观察、分析、综合评价幼儿不同的阅读水平能力,灵活采用因材施教的指导方法,使每个幼儿的阅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都提高。

3、利用表扬、鼓励的方法

鼓励本身是一种教育手段,它能使幼儿阅读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在培养幼儿阅读过程中,采用语言鼓励、动作鼓励、物质鼓励等间接用的方法,激发幼儿阅读的积极度性,让幼儿的阅读中体验成功,产生自信,使幼儿愿意阅读。

4、合理运用看、听、说、讲的方法

指导幼儿学会观察图画内容,听教师按画面的内容,故事情节进行讲述,帮助幼儿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着把理解的图画内容讲出来,在模仿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创造性地编讲故事。

以上几种方法在指导过程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使幼儿能愉快、轻松地学习早期阅读。目前我国幼教界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倡、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看法认为,学前阶段以发展儿童的口头语言为主,而阅读是儿童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内容,不必操之过急;另一种看法则认为阅读等于识字,并且主张幼儿提前识得一批字。我个人比较认同早期阅读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方面,但不主张把阅读等同于提前识字,而是在阅读过程中有机渗透识字教学,让幼儿在理解阅读材料基础上认字。同时更注重幼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幼儿阅读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园开展通过对话来提高幼儿能力阅读的实验研究,以创造对话的环境为切入口,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幼儿与环境对话、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对话,为幼儿提供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达到提高幼儿表达、感受、倾听、分享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的目的。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我园在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幼儿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表现为:幼儿越来越喜欢看图书,能及时修补图书。大班幼儿会制作小图书,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等都得到一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