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桥西区育英小学 辛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五个生字,理解“奇光异彩”“眩惑”“赏心悦目”“尘烟障目”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能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领略维也纳异国风情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理解、感受维也纳人与自然友好、亲密、融洽的关系,唤起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能够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明白森林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明白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首“乐曲”的主旋律

教学重点:

1.感受维也纳森林的特点,理解维也纳森林故事的内涵

2.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维也纳森林的内涵

2.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布置预习作业

1.读熟课文,查找不理解字词的含义,扫除阅读障碍

2.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以及维也纳城市的位置、人文、环境等特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通过课件展示维也纳森林的迷人风光,聆听《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名曲

师:同学们,欣赏着维也纳森林的迷人风光,聆听着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

1.小组检查预习作业

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小组间检查认读,把读错的字写到纠错本上

2.全班交流纠错本上的字

3.开火车朗读课文,一同纠正并分析读错的地方

4.生词检查

(1)出示:

逞强好胜 披甲戴盔 目力所及

灼热 颁布 眩惑

和谐 骤然 恩赐

赏心悦目 尘烟障目 奇光异彩

清爽宜人 温文尔雅 层层叠叠

(分别采用小组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2)指导书写:

让学生找出自己易写错的生字,并提醒给大家(如:“骤”“禽”等字需重点做一强调)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思考:维也纳森林有哪些特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冯骥才走进维也纳森林,感受维也纳森林所带来的神奇

二、品读课文

1.出示学习提示

让我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维也纳森林有哪些特点?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到的?可以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再体会着读一读

2.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三、全班交流

预设1:维也纳森林景色美

A.“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维也纳人整天眼睛被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具体说说你从这一段的那些地方感受到维也纳森林景色美?

引导学生抓住“绿海无边”“绿色的浪花” “无边无际”“层层叠叠”感受维也纳森林给人带来的美感与快意

可问学生:你能想象作者眼前的维也纳森林的样子吗?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吧

B.“向阳的山坡上,林色鲜翠;背阳的山坡上,森森然像一片埋伏在那里披甲戴盔的兵阵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每逢春天,树上开花,小鸟欢叫,各种野生小动物奔跃其间这里的森林清新柔和,温文尔雅……”

这一段的哪些字、词、句写出了维也纳森林的景色美?

“林色鲜翠”“森森然”“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清新柔和,温文尔雅”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景象纷繁,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人间仙境你能体会作者看到这一景象时的心情吗?用你的朗读也将我们带入维也纳森林游览一番吧

预设2:维也纳森林面积广

“有人说面积四十平方公里,有人说方圆百里其实被称做“森林王国”的奥地利,拥有370万公顷森林,整个国家土地的百分之四十四被森林所覆盖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

文中的哪些数字让你感受到了维也纳森林面积大?

“整个国家土地的百分之四十四被森林所覆盖”

可以结合查阅的资料“全球森林覆盖率平均水平为31.7%中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来进行比较,从而感知维也纳森林的面积之大

预设3:维也纳森林作用大

A.“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灼热,只要钻到树阴里立刻清爽宜人……即使炎夏时节,日落之后,空气会很快凉爽下来……”

从这一段你知道了维也纳森林有什么作用?(调节气温)想像一下作者生活在那里会有什么舒适的感觉?(清爽宜人、天气如秋……)

B.“……导游告诉我,这是因为森林和草地吸收阳光的热量,冷雨一浇,顿成烟雾我才深知森林与草地作用的非凡”

森林和草地有什么非凡的作用呢?(吸收阳光的热量)你能想象当时的样子吗?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吧

预设问题:维也纳森林为什么会景色美,面积广,作用大呢?

A.“早在1852年奥地利就颁布了《森林法》,一百余年,沿用至今这实际上就是严格的森林保护法,科学性与应用性结合得很完美……所以,奥地利人从来不缺乏木材,也不缺乏绿色”

引导学生了解维也纳森林之所以会成为今天的样子,与国家很早就颁布并实施的《森林法》是有直接关系的

B.“……维也纳人对房前屋后的草地就像对居室内的地毯一样爱惜你很难发现一小块枯草他们甚至不肯使用汽车里的空调,担心废气污染草木与空气……”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看到了这一幕幕美景,同学们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可联系生活的情景,谈谈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小结全文,尝试背诵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我们跟自然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们只要爱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样可以拥有像维也纳一样美好的生存空间!同学们挑选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或者句子大声地读一读,或者背一背吧

五、作业

(1)让学生挑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或者句群大声朗读,争取能背诵

(2)学了本文之后,你的感想是什么?用一段一百字左右的话写出来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图画、音乐使学生直观感受维也纳森林的清新与壮美引导学生跟随作者冯骥才去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学生进入高年级,预习应该成为一种必有的学习习惯,检测预习便于了解学情,以便在教学中不再教学生已懂了的内容

最后整体感知,锻炼学生总揽大意、获得直觉、捕捉感受点的能力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学习提示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创设各抒己见的氛围做到读说结合,以读带讲,让学生从读中感受维也纳人与自然的融融和谐

理解文本的关键在于品读语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重心放在引导学生有效的品读上,让学生读中有悟,读中有感,读中生情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去读文本,将自己的感受带入到了语言文字之中,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得到了升华

让学生通过品读、想像、感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不自禁的发出内心的感叹

让学生明白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人类与大自然友好、亲密、融洽的关系,是人们对大自然珍爱的结果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充分证明了,大自然需要人们的保护,人们生活的环境也依赖着大自然

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最后的小练笔真正实现了“生活—语文—生活”这一过程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