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活动的特点

(一) 活动的交往性

1. 小班幼儿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他们喜欢独自操作、平行活动, 常常是一个人独自在角落摆弄材料, 很少与人闲谈, 也很少就操作中的有关问题与同伴交流, 就是有交流也是片言只语, 很快就结束。小班幼儿的交往范围小, 活动中只关注自己,对别人做些什么没有特别的反应, 但在教师的引导下, 他们也开始关注别人的语言和行动, 并作出简单的回应。小班幼儿的交往更多的是以玩具为中介而发生的, 但这种交往常常是以负面的形式出现,如玩具被别人拿走而发生争执。

2. 中班幼儿社会**往水平开始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社会为中心转移, 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自己玩, 而是开始喜欢找同伴一起玩, 有强烈的参与同伴游戏的愿望。他们会联合起来玩同一个玩具, 即使是玩不同的玩具, 在玩的过程中也会主动地把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分享。但由于他们的社会行为规则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 因而他们的交往很容易发生冲突, 告状、“战争”是常有的事。中班幼儿的交往还出现“强强联合、弱弱相对”的现象,即能力强的幼儿常常在一起玩, 并一起很快进入活动, 而能力弱的幼儿虽聚在一起, 但无从开始, 结果是能力强的幼儿玩得津津有味, 能力弱的幼儿却面面相觑。

3. 大班幼儿更喜欢与同伴一起活动, 而且关系较为融洽, 往往能把这种关系保持到活动结束。他们常常是边操作边交流, 乐意介绍自己的操作经验。他们的合作水平较高, 遇到困难时, 更愿意通过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一起尝试解决, 而不是直接求助于教师。在共同完成同一主题活动时, 幼儿分工明确, 能自主地协调好各自的分工, 如编辫子时一个拉, 一个编; 装饰乐器时, 一个固定好图案, 一个粘。

(二) 活动的创造性

1. 小班幼儿大多具有“从众心理”, 他们在区域中的操作活动很多情况下以模仿为主。他们在选择操作的内容、材料甚至是操作的表征上都常常模仿身边的同伴。对材料大多停留在常规性的操作上,不断地重复, 扩展性的操作较少出现, 如有也是简单的变化, 有时则离开了材料的固有功能, 只把材料作为随意摆弄的工具。小班幼儿有时也有创造性的表现, 只是这种表现是低水平的, 往往具有明显的生活印迹。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