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回忆父亲遇难过程的文章。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第一部分讲被捕以前,第二部分讲被捕,第三部分讲在法庭上,从中表现李大钊对革命高度负责,处乱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深沉的爱。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瞅、钊”两个字,能正确写出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查找有关李大钊同志的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领会描述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构想:

学生通过互助学习,先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按练习的提示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的伟大的革命精神,注意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的背景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李大钊其人,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课文理清顺序并认真学习、阅读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李星华回忆她的父亲李大钊的文章,当时,正值她的父亲遇难16周年。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他的血是不会白流的,祖国和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3、课前同学们已经查找了资料,关于1927年的中国,你们了解了什么?

4、自奉系军阀张作霖入京后,白色恐怖更加严重了,在这种情况下,李大钊同志是怎样被捕的呢?又是怎样同敌人作斗争的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想,完成下列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在什么时候写的,是回忆谁的?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哪激件事情?

(4)画出你认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出示李大钊的图像。问:你知道李大钊吗?(学生能答多少就答多少,答得好的给与充分的鼓励)

3、教师补充介绍李大钊。

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被张左林逮捕,被捕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李大钊。

4、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书籍、军阀、娱乐、剧烈、恐怖、匪徒、舅舅

(1)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2)学生相互提醒应注意的书写等问题。

(3)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写写。

三、认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一年的事?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阅读的初步感受(围绕李大钊的忠于革命精神来谈;也可能会谈到军阀的残酷,革命战争的严峻,作者当年的机智勇敢和李大钊对家人的爱等,都应该肯定)

四、再次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学生默读。

2、讨论交流叙述顺序。(讲被捕前——被捕时——被审——被捕后为线索)

五、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及对画出的句子的体会。

2、全班交流。

(1)课文写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及牺牲的几件事。

(2)提出小组内画出的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鼓励学生深入读书,联系全文来加深理解。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查阅李大钊生平事迹。

板书设计:

 2、十六年前的回忆

 1927年4月28日

 被捕前 工作紧张

 李大钊 被捕时 从容不迫

 法庭上 安定沉着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的伟大的革命精神,注意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处。

学生学习过程:

一、精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1)认真读课文,按照顺序,找出印象最深的描写李大钊言论和行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写写感受。

(3)小组间交流,准备发言。

2、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语句,体会感情,出示多媒体课件:

(1)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无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的回答“我”?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地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李大钊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及,个人出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a、让学生谈体会。

b、练习读好这段话

(3)“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a、你读了后有什么感受?(沉着镇定)

b、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不慌不忙”“就”体会到了果断无畏。原因是对革命事业充满了信心)

c、这儿的“没有什么”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吗?

(4)“他们夺下父亲的枪……对他们是没有道理课讲的”

a、学生谈感受。

b、说说你是怎样体会的。

c、朗读本段。

(5)父亲仍旧……平静而慈祥的脸。

a、学生谈感受(沉着、很慈祥)

b、说说你是怎样体会的。

c、朗读本段。

(6)父亲瞅了瞅我们,没说一句话……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a、你是怎样理解的?(镇定、沉着;坚定沉着的信念)

b、重点理解“伟大的力量”

c、指导朗读。

d、再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镇定、沉着;坚定沉着的信念;机智勇敢、热爱亲人,“我”也机智勇敢)

二、围绕“李大钊同志的哪件事让你油然而生敬意”,引导学生感悟、朗读。

1、默读思考:李大钊被捕前、被捕后以及在法庭受审几件事中,最使你感动、产生敬仰之情的是哪件事?

2、全班交流:结合具体语句,先说说为什么使你产生敬仰之情,再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指导朗读。

3、朗读指导要点:

(1)被捕前:要注意通过“不能轻易、什么时候、多么重要、哪能”等词语及反问语气,读出李大钊态度坚决,为了革命事业,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

(2)被捕时:重点读出“我”的惊恐、敌人的心虚残暴和李大钊的沉着冷静。

(3)法庭上:邀读出“我”的机智、亲人的焦急与李大钊的安定沉着。注意通过语调、表情,在先李大钊受苦刑却毫不动摇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更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相反,他用安定和沉着来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三、随文阅读、练笔。

1、同学们交流查找到的李大钊的资料。

2、随文练笔:李大钊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却永远铭记在我们心里,人民不会忘记他。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在李大钊的画像下写几句话。

四、领悟首尾照应的写法。

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

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本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师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这样首尾呼应,突出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答出:

(1)“为了避免党组织被迫害,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有时候他留在家中整理书籍和文件……照应。

(2)“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句子“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照应。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摘抄前后照应的句子,理解其作用。思考:如果去掉这些句子,看看本文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2、十六年前的回忆

 前呼 后应

 1927.4.28 昨天是4月28。

 烧书籍、文件 后来听母亲说

 不见阎振三回来 在军警中间发现

课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