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酬韩冬郎兼呈畏之员外①(其一)

(唐)李商隐

十岁裁诗②走马③成,

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④花万里丹山⑤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⑥。

【注释】

①原来的题目较长,类似于诗歌的小序,原题如下:《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题中的“酬”,指以诗文相赠答。冬郎是唐代诗人韩偓的小名,他的父亲韩瞻,字畏之,李商隐的故交。“员外”是官名“员外郎”的简称。②裁诗:写成诗篇。③走马:奔跑的马。在诗中是用比喻的方法,形容其写成诗篇的速度很快。④桐:梧桐,传为凤凰栖息的处所。⑤丹山:传说中是出凤凰的仙山。⑥ 雏凤:幼凤,喻韩冬郎。老凤,喻冬郎之父,畏之员外。于,比。

夜深了,酒宴上的红烛即将燃尽,留下了点点冷灰,或许是这情景触动了离情别绪。您年仅十岁的儿子韩冬郎飞速地即席赋诗,作为即将分别时的礼物相送。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幼凤的鸣声,您儿子的才情就像雏凤一样一定比你这只老凤凰的声音还清亮。

这首诗用一个较长的题目说明了作此诗的缘由。大中五年(851年)秋末,李商隐离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韩偓才十岁,就能够在别宴上即席赋诗,才华惊动满座。大中十年,李?隐返回长安,重诵韩偓题赠的诗句,回忆往事,写了两首七绝酬答。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诗的开头以“十岁”点明韩冬郎与众不同,是位少年诗才,再以带有夸张性的比喻赞扬其才思敏捷,然后补述作诗时的环境氛围,暗指诗的质量非一般的应酬之作,而是情之所动而作。诗的后两句很自然地联想到凤凰栖息的梧桐以及出生的仙山,借此传说,再作比较,以雏凤的鸣声要比老凤的声音更为清越、动听,暗喻冬郎的诗作要胜过其父。综观全诗,首尾互应,结构严谨,称赞得体,特别是最后一句常为后人引用,以此说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学习此诗?我们也当有 “雏凤清于老凤声”的志向。

【阅读训练】

1?第一句“十岁裁诗走马成”叙写了什么往事?

2?“雏凤清于老凤声”一句中“雏凤”、“ 老凤”各指什么?这句诗有什么寓意?

3.诗中喻赞晚辈的千古名句为:。除此之外,古诗文中夸奖晚辈的名句还有许多,请写出其中一句:。

这首诗因“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新颖比喻而历传不衰。它形象地揭示了后来者居上,年青人必将胜过老年人这一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规律。诗人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冬郎父子比作凤凰,以“雏凤清于老凤声”表明青出于蓝,抽?的道理从而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冬郎的才情跃然纸上。我们平时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习作中巧妙地运用这种写法能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启人心智。请你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诗人李商隐的故事

李商隐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九岁时父亲去世,只好随母亲归居郑州。家境虽然艰难,但他不肯荒废学业。在“五年诵经书,七年弄笔砚”的基础上,少年李商隐坚持跟堂房叔父学习。

李商隐年少有为,而且关心国家大事,目睹唐朝国运衰微,忧心如焚,在事业上更有远大抱负。十三岁那年,他?到朝纲不振,君臣昏庸,就写了一首《富平少侯》诗。诗中写一个富平少侯张放,十三岁就承袭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骄奢豪侈,醉生梦死,不忧国事。实际上并无其人,只不过是李商隐杜撰假托的人物。很明显,写作的目的是讥讽那些不谋国事的权贵的。十三岁就有如此手笔,真是难能可贵!

正是由于李商隐少年笃志于学,才华横溢,十七岁就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跟从令狐楚学骈文奏章,被引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举进士。但是,当时牛僧孺和李德裕在政治上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李商隐也成了党派斗争的牺牲品。原来令狐楚是牛党中的人物,而李商隐的?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是李党人物,因此,李商隐徘徊于牛、李两党的斗争之中,一直受到排挤,不能施展才能。858年,李商隐罢官还郑州,病卒时年仅四十六岁。

李商隐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许多诗篇流传至今,他的许多名句脍炙人口。他二十六岁时写的《安定城楼》一诗,曾被王安石赞为名诗: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诗中以贾谊、王粲自比,暗示自己少年忧时不遇,胸怀大志却被追名?利的世俗所猜忌; 又以凤凰一类性情高洁的鸟自喻,表白自己的高洁和抱负。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很高。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含义隽永,至今仍广泛被人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