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是指春季3月份左右,气温回升比较快,但是到了4、5月份气温突然偏低的现象。倒春寒天宝宝很容易感冒,家长们应该做好一定的防御工作。

倒春寒什么意思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偏低的天气现象。因为春季是从冬季到夏季的过渡季节,所以高压区的夏季风慢慢由海洋向½地推进。冬季风与夏季风两股冷暖气团互相控制,气旋活动频繁,天气也就呈现多变现象。

有时早晨还是旭日东升,春风送暖,中午阳光暴晒,气温骤升;但傍晚则可能冷空气突然南下,使人恍如又回到了冬天。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下雨下雪,持续时间可长达半个月。对于春季这样的气候,人们称之为倒春寒。

严重的倒春寒不仅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对于我们的健康也同样造成影响。专家提醒在倒春寒时,人们首先要注意保暖。特别是低于10岁的儿童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只要不是过敏体质,尤其不对鸡蛋过敏,就应尽量接种流感疫苗。

倒春寒天穿什么衣服更舒适

       春季刚开始天气可能会比较暖和,很多家长们给宝宝穿衣时会减少衣物,怕宝宝在户外运动的时候出汗太多感冒。但是,妈妈们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些保暖的内衣裤有吸汗的作用,并且能够让空气保留在宝宝皮肤周围,阻断了宝宝体内热量的丢失,这样宝宝就不容易感冒了。所以,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1、一定要给宝宝穿上贴身衣裤

有的妈妈认为,宝宝不停地动会出很多汗,如果汗液把内衣弄湿,不如不穿,只要外面穿上厚衣服就可以保暖。殊不知柔软的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而且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因此阻断了体热丢失,不易使宝宝受凉生病;而不穿贴身内衣的宝宝由于体表热量丢失得多,身上摸上去总是冰凉凉的,尤其是下半身,难怪容易感冒了。

2、衣要适量,防止不停出汗

如果穿得太多,宝宝一旦活动便会出汗不止,这样衣服被汗液湿透,反而由此着凉,并且也降低了身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而使抗病能力下降。由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因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多,但身体产热能力却不足,所以外出寒冷时还是应该注意多穿衣。判断宝宝穿得多少是否合适,可经常摸摸他的小手和小脚,只要不冰凉就说明他们的身体是暖和的。

3、给宝宝一件轻薄的小棉服

既挡风又保暖,要比多穿几件厚衣服都御寒,而且活动灵巧方便。因为小棉服内层与外层中间夹着膨松的棉花,它可以吸收很多空气,由皮肤体温散发的热量先穿透棉服内层,然后渗入中层的棉花中,由多层空气吸收并且围护在皮肤四周,而棉服外层则不易让冷空气入侵,因此有着良好的保暖作用。而厚外衣挡风尚还可以,但御寒保暖则就差多了。

倒春寒如何“捂”宝宝

       倒春寒的天气宝宝穿衣是件难事,穿太多担心宝宝出汗着凉,穿太少担心宝宝感冒。倒春寒天给宝宝穿衣要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尤其是对宝宝的腿部保护要注意。倒春寒天是最容易感冒的时期,家长们尽量减少宝宝外出的时间,多让宝宝在家中捂一段时间,对宝宝的健康是有好处的。妈妈们应该多关注一下天气预报,如果天气降温很多的话,要及时给宝宝添加衣物。对宝宝的腿部、腹部和背部的保暖要注意,这三个地方是宝宝很容易受凉生病的地方。下面是给宝宝穿衣如何“捂”的原则:

原则1、穿衣下厚上薄”。在乍暖还寒的三月,应当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原则2、把握好时机捂”好宝宝。

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是春捂最佳时机,许多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妈妈在冷空气来临的前一两天就要适当给宝宝增添衣物了。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一捂了。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但是,在气温回升后不能立即脱掉,最好再捂7天左右,而免疫力弱的小宝宝,最好捂14天以上,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

原则3、根据气温高低及时加减衣服。

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随着气温的回升,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为妥当,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原则4、三暖二凉”很重要。

三暖:一是背暖。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孩子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

二是肚暖。腹部保暖,最好给孩子戴个棉肚兜,既能维护孩子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凉而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三是脚暖。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又远离心脏,血液循环 较差。足底的神经末梢 非常丰富,对外界寒冷最为敏感。双脚受寒后,就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因此,注意脚的保暖,孩子的小脚暖和了,才能保证一身温暖,抵御寒冷,防病保健康。

二凉是指头部和心胸要凉。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如果头部捂的过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心胸凉,是指给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臃肿,以免胸部受压,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

如何应对倒春寒

     招式1、脚底保暖,增强宝宝抵抗力

很多妈妈看到了春天,宝宝开始活泼好动起来,于是就迫不及待地给宝宝换上了轻薄的鞋子。但中医认为,人的脚底不能受凉,因为脚底脂肪少,而且许多穴位与人的内脏相对应,脚部受凉就会引起许多脏腑不适。

招式2、来点慢节奏亲子运动

可以做幼儿亲子体操,让宝宝的肩、颈、背、四肢等舒展开来,这样能够有效地消除疲劳和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抵御疾病的侵害。但要注意,不能进行激烈运动,否则会使经过冬天严酷气候而变得脆弱的器官更容易受损,而且出汗过多,毛孔开放,容易受到风寒侵袭而诱发感冒。应该选择轻柔和缓的运动项目,比如快走、慢跑、踏青、放风筝等。运动时着衣要适中,鞋子要轻便柔软;运动后要及时擦汗、换衣,这样才不会受伤、着凉。应,脚部受凉就会引起许多脏腑不适。

招式3、每天3次开窗通风

开窗通风时间应该保持在30分钟左右,一天3~4次;不能盲目依赖熏香、臭氧空气过滤器来保持室内空气质量;阴天和每天10点以前不宜多开窗,因为空气中浮尘多,空气质量不好。

招式4、提倡晚睡早起、太阳出来后再外出

春天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一般以7.5~8.5个小时为宜,而且春季提倡晚睡早起,睡眠时间也要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化。倒春寒这种冷暖空气相互交换的天气变化,有利于各种细菌、病菌的繁殖,而且春天风多且大,人体吸入细菌、病菌的几率也增大。太阳没出来,不要做运动。春天锻炼要在日出后进行。天色没有大亮时最好别运动,特别是不要到有绿色植物的地方运动。天没亮时,在物旁边运动的话,会摄入大量二氧化碳,对身体不利。太阳来以后,阳光有杀菌的功能,而且还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更多氧气,对心肺调节非常有帮助。

招式5、乍暖还寒,适当增减衣服

中医提倡春捂秋冻”,不要因为天气转暖就马上脱掉冬服。因为冬天宝宝已习惯了多穿衣服,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功能与冬季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随便减少衣服会破坏这种平衡。春捂提倡上薄下厚”,因为人下部血液循环比上部差,更容易受寒冷侵袭。

招式6、每天清晨含一片姜

古人说:早上吃姜,胜过参汤。中医认为,清晨含姜,既可以 活血、驱散体内的寒气,又能杀菌防病,增强抵抗力。

倒春寒应多吃什么

       在“倒春寒”的天气里,不妨可以吃点味儿冲的食物,对身体有好处,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大作用呢。 由于气候的突变,“倒春寒”让患病的增多,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更容易发病。一般老人、或原来患病的,常发作的有哮喘、支气管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而小孩,则更多表现为各种呼吸道感染,特别是患上重感冒、支气管炎、鼻炎等疾病的。

气候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在“倒春寒”天气里,最大特点是春季的多发传染病与低气温交织,极易导致各种伤寒、感冒病症。

多吃芹菜等味冲食品

在这个“倒春寒”的气候条件下,博主建议,要预防伤寒、感冒,不但要做好保暖防寒,而且要在饮食上增加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儿冲食物,这样能对预防伤寒感冒、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有益处。

洋葱、姜、蒜、芹菜这些菜类食物,中医认为,食可疏风散寒,帮助人体杀菌防病。特别是大蒜,作用更大。

大蒜

现代科学证明,大蒜里含有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质;洋葱里含有前列腺素,有舒张血管及降低血压的功能,其中的二烯丙基二硫物及少量硫氨基酸,能促使血凝块溶解的作用;芹菜里含有挥发油、甘¶醇等,具有降压、镇静、健胃、利尿等作用。

上述的食物是好东东,但不足是气味儿太冲点。我们可以用芹菜、姜末做成饺子馅吃,可以用碎洋葱做成炒蛋饭吃。在做菜过程,洋葱、蒜、芹菜等也会通过加热减少气味,注意烹饪时间不可过长,那气味就是健康的物质。

苦瓜

“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苦味食物之所以苦是因为其中含有生物碱、尿素类等苦味物质,中医研究发现,这些苦味物质有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的作用。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不管是凉拌、炒还是煲汤,只要能把苦瓜做得熟且不失“青色”,都能达到“去火”的目的。除了苦瓜,还有其他苦味食物也有不错的“去火”功效,如杏仁、苦菜、苦丁茶、芹菜、芥兰、等,同样能清热解暑。

苹果

除了多吃苦味食物,现季的蔬果多,还要多吃甘甜爽口的新鲜水果和鲜嫩蔬菜。专家指出,甘蓝菜、花椰菜和西瓜、山楂、苹果、葡萄等富含矿物质,特别是钙、镁、硅的含量高,有宁神、降火的神奇功效,因此要多吃和常吃这些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