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常心看待洋品牌

洋品牌的质量问题为何会引发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消费者以往习惯性的认为,大品牌往往就代表高品质。当国人一旦发现这些包装的绚丽缤纷大品牌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时,所引起的关注度自然就会比普通商品高得多。

婴幼儿是“敏感的”消费群体,婴幼儿是“脆弱的”消费群体。面对琳琅满目的婴幼儿产品、面对众多已知的问题产品和未知的问题产品,妈妈们不敢轻易做出尝试,因此,价格高的洋品牌常成为她们的首选。

洋品牌实至名归?

洋品牌产品高昂的价格,主要是其高额的关税和高额的运费导致的。在产品质量上,部分知名洋品牌却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

曾经,进口儿童床上用品的抽检合格率最低只有39.3%,抽查中暴露出的纤维含量和产品标志不合格、pH值不合格、甲醛、色牢度和气味不合格等质量问题。更让消费者担心的是,一些长期为他们信任的高端洋品牌在抽查中也难以幸免。如占中国婴童塑料用品3成以上的日本第一品牌贝亲,其儿童餐勺产品在抽查中己烷溶出物居然超过国家标准4倍以上,是塑料用品抽查中超标最大的;英国新安怡奶瓶其高锰酸钾消耗量超标2倍多;德国NUK婴儿爽身粉被发现含有1 级致癌物质石棉……

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在标准门槛较高的国际市场上,洋品牌安然无恙,其原因是他们执行了双重标准。比如“贝亲”,它在日本有严格的产品标准,标准中对产品外形、功能、卫生性能有严格规定,在抗热性、溶出物容易产生卫生问题的环节上也有非常明确的生产要求。但在步入国内市场后,它们的质量安全明显缩水。

再翻开洋品牌奶粉的质量“履历”不难发现,实际从2005年开始,中国市场上的洋品牌便进入了多事之秋:美赞臣受金属颗粒污染、雀巢碘超标、雅培被氧化、惠氏结块、多美滋生虫……雀巢有案可查的召回至少4次、日本森永曾发生过奶粉中混入砒霜、“明治FU高蛋白较大婴儿配方奶粉”曾在浙江被检测出锌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等等。一系列的“反常”报告,使被国人视为高品质、高信誉度代名词的洋品牌在中国的光环平添了几分阴暗的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