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是个积极的主体,他是在自主地与环境互动过程中完成建构的,因此,我们对如何创设高效的可互动环境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创造了“公共区域”这一新奇的活动方式,拓展了课程的组织形式。

“公共区域”是利用班与班之间相邻的空间设置的活动区域,这一空间和材料为这些班幼儿所共享,活动内容也由他们共同商议设计。“公共区域”可以在同龄班或不同龄班之间设置,由于相邻与合作,班与班之间、幼儿之间生发出千丝万缕的联系,区域内的互动也呈现出纷繁多样的局面。

“公共区域”的设置,无疑提高了教育资源包括空间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体现了教育的高效性。然而,它对促进幼儿主动建构所具有的深层价值却对我们的教育有着更深刻意义上的启迪,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 开发“公共区域”的价值

“公共区域”打破了班级甚至年级的界限,拓宽了原有的活动空间,幼儿拥有了更多的环境与信息资源。信息量的增加,使幼儿在活动中拥有更大的选择性。由不同班级汇集而来的材料集中呈现,幼儿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爱好的内容、玩伴和游戏方式,共享这个空间。如:小班的两个孩子将他们喜爱的轨道与汽车放在一起,根据自己的爱好玩出了汽车展览会、颜色停车场、数字停车场、轨道运行等许多游戏;“公共区域”将几个班的空间合并在一起,能提供更大范围、更多层次、更综合化的材料,空间的支持增进了材料的挑战性,从而为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合作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公共区域”使幼儿面对不同的人、事、物及情境,从而获得了更宽广的交往

空间。他们在交往中的对象、担当的角色、操作与交流的方式与过去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如由于共同活动的对象变成了与自己不同龄的人,个体在群体中的角色有了微妙的变化。小一班和中一班“公共区域”出现了这样真实的故事:开始活动时,小班和中班幼儿分别在两个角落里玩着各自的游戏,不久,小班幼儿被中班的游戏吸引,慢慢挤了进来,接着询问中班孩子他们做些什么。而中班幼儿从开始躲着、怕碰撞他们到回答他们的问题,主动教他们玩,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引发了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大年龄中较弱的孩子在小年龄中会有什么表现呢?当内向、羞怯的大孩子碰到小年龄孩子勇敢的求助时又会怎样?不同年龄的孩子面对相同的材料表现有什么不同,空间变化引发的丰富表现给了教育自省的机会。其次,随着“公共区域”的出现,众多的人、事、物组成错综的关系,使幼儿遭遇更复杂的问题情境,班与班之间呈现了合作、竞争、谦让、为班集体争取荣誉等诸多现象,使幼儿能体验到更丰富的社会性情感。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