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堂课结束后总会听到有同学抱怨,“老师,我没有听懂。”当然我会让他课后找我,我会仔细地给他讲一遍。

反思中会觉得学习内容并不难,而且只要学生积极参与,按照导学案提示,一点儿一点儿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间,学习内容的呈现完全可以自己独立干完,况且还有合作学习时间,如果敢于质疑问难,学习内容的掌握也可以进行完。

可是,总是让我会感觉到遗憾,并不像我设计的路线图一样风景无限,总会在考试分析中让我对有些学生汗颜,倾覆着我可以接受的底线。

由此我这一学期一开始就找学生谈,与同头课教师交换意见,不自觉地想到学习是一种超越,只有不断获得成就感的体验,才会从解决问题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如果经历中总是挫折感相伴,难免畏缩多一点,很多看似简单对于学生也不再简单。

同时,我也想到,尽管上课我会在每一个教学环节过渡之间,问询学生是否真的已经达成,并通过展示,看看学生的表现。但是脑中总会有学习任务要进行完,有时候并不是从最后一名学生问起,并且学生还会怕耽误时间,学生识图并没有尽可能体现,有些学生看似回答对答案,可能是小组的发言或者是别的学生传言。特别是看图,由于自己目的性很强,很自然地化繁就简,而学生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儿,使用读图技巧,心里面也一遍遍方法操练,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比教师慢,囫囵吞枣的学习可见一斑。

所以,这一次我把控着教学起点要慢,在学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中,作为案例,我重在引导学生分析一个地区位置和范围方法的体现,让学生首先畅谈查图和分析的手段,总结出要第一步找到和读出一个地域的四至点,理清经纬度(最东和最西点侧重经度,最南和最北点侧重纬度)位置的判断,第二步结合半球划分界线和温度带划分界线度数进行推断。然后让学生结合黑板空白图,上台展示讲演,同时根据学生听课情况,抽查分析步骤和手段,一咏三叹结合对小组的评判,促进每个学生能够得出答案并说出怎样得出的答案。最后,让学生在对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独立判断,既是一种检测,也是一种演练,从而在体悟中形成习惯。

总之,给孩子多一些等待时间,特别是对于反应相对慢的学生,让他们呈现的问题多一点儿,我们的教学可能也更深入、扎实一点。唤醒每个孩子学习成功的幸福感,让学生有参与的归属感,也将铸就课堂更为更多彩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