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主猜想,拓展思维空间

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传播的其它途径,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猜想、自主实验的空间。

情境创设:播放医生给病人听诊的图片。提问:医生使用听诊器时,病人心脏或者肺部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医生耳朵里的?声音还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呢?教师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地猜想。[设计意图:对于学生的猜想,教师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着力营造一种民主、开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使思维进入兴奋点]

3、设计实验方案

猜想是需要实验来验证的,但是在实验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这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三年级学生能力,根据实验室里的材料和老师为大家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想好用什么做传声物体,实验需要提供什么条件?如何操作?随后组织小组交流,讨论制定小组的实验方案。这时教师加入学生之中,适时指导,使方案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根据学生讨论中存在问题,教师总结概括:研究物体传声实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要有传声物,如桌面、椅子、黑板、铁管、线等。(2)要让物体发声:挠、敲、说话等。(3)要用耳朵听声音如用耳朵贴物体上。最后教师引领学生进行集体交流,共享思维成果,实现思维互补,使方案进一步完善。[设计意图:同学们在相互交流、补充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实验方案,明确了声音传播的必要条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及交流能力。培养了合作学习的习惯。]

4、实验研讨,验证设想

各组同学依据实验设计方案,开始实验研讨。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要求学生:(1)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分工,愿意与他人合作,小组成员轮换操作。(2)实验中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验效果。(3)学生挠桌面时用力要适中,勿敲或者发出较大的声响。(4)在水中轻敲石块,用力适当,让把耳朵帖在水槽旁边的学生能听到声音即可。(5)做好实验记录。学生对固体传声液体传声实验是同时进行的。[设计意图:此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在实验中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科学素养的养成,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感性认识。]

5、汇报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把自己小组做的实验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在评价中激励学生的研究热情并做总结。通过学生汇报大量的实验证明: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设计意图:汇报总结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实验结论是经过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提高了思维能力,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争论等培养合作学习习惯。]

三、理解应用,拓展延伸

科学学习要学以致用,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体验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你可以做个简单的演示吗?学生会想到很多的,例如用绳子和纸杯做成土电话,绳子要绷紧,一个同学在一端说话,另一个同学听。把一部手机放在水中用另一部手机拨打听声音等等。此处教师灵活处理。[设计意图:把学生的探究热情延伸到课外,拓宽了学生视野,进一步巩固、深化了声音的传播知识,促进创新潜能的开发]

板书设计 4、物体传声

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