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对孩子做家务的教育上,很容易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希望让孩子主动去做家务,另一方面,又希望锻炼孩子的金钱意识。

A女士家的女儿今年6岁,大概半年前,她开始尝试让孩子通过做家务赚钱,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因为有额外的零花钱可以购买零食而非常积极,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帮妈妈做事,并且,孩子也由于做家务赚钱而懂得了珍惜金钱。

但事情突然出现了转变,某天女儿开始皱眉,嫌钱给的太少,有时让人感到是商贩在跟顾客做交易。要不,就是女儿冷冷一句说:“我在看电影呢,今天不想赚零花钱,你自己丢吧!”

A女士惊呆了,她开始怀疑让孩子做家务赚钱,这件事是否可行?

家长的这么做的最初目的,也许是让孩子通过帮助家里做家务赚钱,帮助孩子意识到钱财来之不易,更需要通过劳动和努力获取,并且让孩子懂得珍惜金钱。

在西方,这种方法被称为“有偿生活机制”,但是近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质疑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不适合中国的家庭,相反,还给孩子带来诸多不良习惯

1、 让孩子变得自私,以金钱为导向

一旦孩子们习惯了用做家务来赚钱后,父母就会很难让孩子免费为家里干活,孩子会下意识地在心里形成条件反射——干这活儿多少钱?

有时,他们甚至会把这种习惯带到校园和社会,义务劳动和助人为乐也成为奢谈。

有父母可能会说,我可以给孩子规定哪些家务是可以赚钱,哪些家务是义务的。但实际上操作起来连大人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区分,甚至会进入某些误区。比如说,给爸妈洗袜子该给孩子算钱还是分内事?

2、养成了有付出必须有回报的坏习惯

做家务就得付钱,家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跟金钱被孩子划上了等号,如果一旦如开头那样,某次不被执行,带给孩子的将是失望和怠慢。

这种坏习惯上升到精神层面会挫败孩子的积极性,比如让孩子学习英语,孩子背了10个单词,并且希望自己能读懂某篇文章,当结果不理想时,孩子就会质疑是方法不对而不是反省自己是否够努力。同时,相比起其他孩子,他们更容易放弃,追逐所谓的“捷径”而不是踏实地慢慢积累。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