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育+解决问题为导向教育

这两个概念:

1.如果想让孩子对一个道理记得牢,接受的快,就得先叫ta去体验这个道理背后的原因(尽量没有伤害地去体验)

2.对孩子的教育要尽量往能解决问题的方向去引导。例如,孩子遇到一个困难,可以先别急着告诉孩子父母一般的解决方法,而是用开放式问题问孩子几个简单的问题(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用封闭式问题,让孩子用是和不是来回答):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觉得这个问题很困难时吗?)

“你想要得到什么?”(你是不是想解决这个问题?)

“那你觉得有什么解决方法呢?”(那你觉得XXXXX是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呢?)

“还有么?”(XXXXX是不是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呢?)

经常用这种问题去启发和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会快速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解释完我的理念,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当已经上了小学的孩子被大点的孩子欺负了。当第一次发生的时候,如果没有什么太大的危险,只是为了抢玩具或者玩游戏闹矛盾了, 家长可以先别急着冲过去保护孩子(母爱/父爱的冲动其实很难控制,但是为了孩子也要暂且控制一下),而是先观察,观察那个大男孩的表现,还有自己孩子的表现,记在脑子里,就算最后孩子输了,吃亏了,也别急着过去安慰孩子,而是装作没事一样带孩子回家吃饭。

当然,事情还没完。关键是如何让孩子能更好的应对这种以大欺小。等孩子回到家,吃完饭,休息一下,也许还要看看电视,看看书,弹弹琴,玩玩游戏,睡觉——一切正常。等孩子上了床,临睡觉前,比较放松的时候,可以到孩子床边,轻松自然的跟孩子聊起这件事情:

1.今天我看你在游乐场是不是在跟XX同学一起玩的啊?玩的怎么样?”(旁敲侧击引起孩子注意,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感受)

2.你当时觉得怎么样?“(让孩子回顾当时的感受)

3.那你想跟他玩吗?你当时怎么想的?“(鼓励孩子思考自己当时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4.哦……他想要这个玩具,然后你也在玩这个玩具,于是他就抢你的是吗?“(问清事实,看看家长看到的是不是和孩子感受到的一样——往往会有差异,所以家长要在这里很耐心的询问)

5.那你觉得下次如果还发生这件事情,你能怎么做呢?“(引导孩子思考对策)

6.还有吗?

7.还有吗?“(引导孩子说出3个以上的解决办法)

8.你的方法听起来还不错,那你觉得哪个方法最好呢?用了这个方法之后可能发生的结果是什么呢?“(鼓励孩子思考自己做决策之后可能发生的结果,让孩子学会考虑周到)

9.恩,不错,妈妈这里还有个方法,你看看行不行”(也许如果孩子想的方法已经很好了,就不需要这句话了)

10.每次孩子遇到困难都用尽量用这种模式进行引导的话(我是说尽量,不是全部情况都实用这个模式,比如说情况很危急的时候,比如说孩子做了很不好的行为的时候就要立刻干预),孩子以后遇到困难就会习惯性的想出来3个以上的解决方案,那这种办事能力应该已经是超群的了。

总之,每一次危急都可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关键是看家长如何运用。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