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落日——西罗马帝国的覆亡

公元1至2世纪,罗马帝国达到鼎盛,甚至把地中海都变成了帝国的内海。然而,到了公元3世纪,罗马却迈入了政治、经济、军事、精神文化的全面危机时期,曾经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风雨飘摇,江河日下。其实在罗马帝国的辉煌时代就埋藏着走向衰落的隐患。

帝国为了维护统治,维持着庞大的官僚机构,供养了几十万军队,使人民的负担十分沉重。军官纵容军队去抢劫。当官的则争权夺利,贪污成风。奴隶主穷奢极欲,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为了炫耀太平盛世,帝国政府逐年增加节庆娱乐日,公元1世纪时每年有66天,到公元2世纪时,竟达到123天,比全年时间的三分之一还要多,节日和纪念日里,还要举行盛大的游艺活动。奢侈之风盛行的结果,使作为中小生产者的罗马自由平民也不事生产,靠国家和社会施舍度日。创造社会财富的,只剩下田庄里的奴隶和各地被征服的民族。由于公元1世纪起,罗马帝国停止了大规模对外扩张,掳掠人口的活动也随之平息。这样奴隶来源逐渐枯竭,价格不免上涨。到了公元3世纪,一个健壮的奴隶,售价在300银币至500银币。奴隶主们越发加重了对奴隶的剥削以获取补偿。残酷的压迫激起了奴隶们强烈的反抗,他们怠工、破坏工具、逃亡,还公开举行起义。奴隶主们只好把庄园土地分成小块,租给隶农耕种。隶农,早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已经存在,但最初是指自由租佃者,他们除交纳一定的地租外,经济上是独立的,法律上是自由人。这样罗马社会赖以生存的奴隶制经济基础受到了严重破坏。罗马帝国逐渐陷入了经济危机。农业的衰落使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缺乏原料支持,也逐渐败落下去,导致国家财政枯竭。政府为了解决庞大开支,只好加重税收,发行劣币,从而又引发了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在经济危机面前,罗马中央政府不仅毫无对策,相反地,却因为内部的权利争夺愈演愈烈而使政局越发动荡不安。手握重兵的将领专横跋扈,皇帝的废立基本上掌握在他们手中。公元235年以后的五十年中,皇帝更换居然有十个之多。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