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教育是可以重复的,但不可以复制。它应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成功的成长经验固然值得借鉴,但绝不能机械模仿,因为个体素质的逻辑起点不可能完全一致。孩子不是“橡皮泥”,那些试图通过教育将孩子任意捏成自己理想中形状的想法,只能是徒劳无益的。

不惜重金复制“神童”的现象所折射的不仅仅是富商阶层的教育问题,更多反映了当前越来越多的家长急功近利的教子心态。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有些家长以为自己花了大钱,就能让孩子成才,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因为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是金钱买不到的,而是要用父母的爱心和对孩子一辈子负责的态度去亲身实践的。

教育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同样的教育方法,用来教育这个孩子可能获得成功,可用在另外一个孩子身上就不一定适合。作为家长首先要更多地了解和关心孩子,在对孩子的智商、情商、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进行正确评估后,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找出适合孩子的可行且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科学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因人而宜,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尊重和信任孩子,给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孩子的兴趣和潜能,而不是违背教育规律“包办”孩子的教育。

复制神童

刚上初中就能给美国人当翻译;15岁时考取了大学英语六级证书;某市英语电视大赛第一名;全省高中英语口语大赛一等奖;更是以643分的高分通过托福考试,获得美国威斯里安大学的全球最高奖学金——弗里曼亚洲奖学金20万美元……这个来自农村的男孩儿周超洋有着众多令人刮目的成绩。

更让人称奇的是,因为家境等原因,周超洋的学习之路和传统教育模式截然不同,他的大部分学业都是通过自学完成的。在许多人看来,周超洋就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神童”。他的成功受到众多温州家长的关注和追捧,甚至有家长不惜重金,希望周父能代为“包养”子女,再造“神童”。

周超洋,今年20岁,因其自学考上美国名校而被媒体誉为“传奇少年”、“神童”。但在骄人的光环背后,他却有着一段坎坷的成长之路。他从小随做生意的父亲辗转各地“周游列省”,小学期间就转了13次学。2000年12月,父亲周斌的生意经营不善,只好带着家人从城里回到乡下。

周超洋在岭头乡中学读完初一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就辍学在家,用两年时间自学完成了所有的初中课程。那段日子,他忍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孤独,但表露出了对英语的浓厚兴趣。为了让儿子更好地学习英语,周斌央求师范学院外语系的领导允许儿子免费旁听。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