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练习第2题:

这句话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的所见所闻而切身体会到的“中华不振”的含义。所以他“常常沉思”。通过后来修身课上,周恩来的发言,让我们感受到正是由于周恩来从小耳濡渲染,切身体会,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使得他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词句积累

【词】

疑惑不解 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 耀武扬威

左顾右盼 得意扬扬 振兴中华 铿锵有力

【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写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可说理的事,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结构分析

全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12岁的周恩来刚回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使他疑惑不解。

第二部分(第7~8自然段):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目睹一位中国妇女被洋人欺负,而围观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

第三部分(第9~16自然段):写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四部分(第17自然段):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

难句解析

1、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这句话是一句过渡句,它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的起因。

2、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这句话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的所见所闻而切身体会到的“中华不振”的含义。所以他“常常沉思”。通过后来修身课上,周恩来的发言,让我们感受到正是由于周恩来从小耳濡渲染,切身体会,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使得他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