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表明,养成行为习惯的敏感期比智力发展的敏感期还要早。孩子智力迅速发展是在幼儿期,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从婴儿期就开始可。孩子出生后,就逐渐形成了饮食、起居的各种习惯,它会在孩子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暗含着品德行为的萌芽,并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家长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培养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然,作为家长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孩子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应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对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这就要求家长要细微地观察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尽快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比如孩子喜欢自己拿勺吃饭,虽然吃的很慢,桌上、地上、衣服上常有菜汤、饭粒, 但做妈妈的应不急不慢, 应坚持每顿让孩子自己吃,并一边鼓励,一边教孩子进步方法,还常常夸孩子“真棒”“真好”“有进步”。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学会自己吃饭,并乐意自己吃饭。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只要家长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主动去做, 形成了习惯。

第二、要统一要求, 不要各行其是。比如小孩把玩具箱里的玩具得一地,玩完后,父亲要求孩子把玩具装回箱子里,孩子不乐意求助于母亲,这时做母亲的不能顺着小孩。因为父母对孩子要求的一致,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传入孩子的大脑,容易是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爸爸要求严格而妈妈放纵,或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将难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