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静为动,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难点。

(四)更强的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现实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认知结构。

(五)通过信息技术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六)教学过程的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难点和克服遗忘。

(七)针对性强,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

(八)大信息、大容量,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九)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的画面图,即化抽象为具体。

(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教师由传统的管理者和解释者的地位转变为技术助理,合作者和帮助者。学生的思维过程更侧重于调动各种认知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的确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反思

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方面的效应,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不例外。我们在看到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优势的一面,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走入误区的一面。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发现误区,分析误区,走出误区。

(一)多媒体教学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过程

合作学习指的是一种教学方法,指学生们在其成员能力各异的小组学习中从事学习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已经到来,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在素质教育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故此多媒体程序要设计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设计学生的反思过程,设计学生表述过程。情景学习的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对于交互式教学,应该设计一些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解决,以提高教学效率。要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学习情景,将学生分组,一起讨论问题,发现问题,辩论问题,这一切能确保学生有机会进行清晰的表述,“使缄默的知识变成清晰的表述知识”,从而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