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谁爬得快》是北师大版新课标教材第八册第五单元第69-70页。

2.教材分析:

“谁爬得快(循环小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中的内容,教材创设了黑板报中有关小动物的爬行时间和路程的资料情境,激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蜗牛和蜘蛛谁爬得快?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计算73÷3和9.4÷11发现并认识循环小数。在这一单元里,前面4节课里学生系统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以及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这基础上,教材创设了谁爬得快的有趣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某些除法中余数和商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去探索、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在这过程中认识什么是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比过去降低了要求,有关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是在"数学万花筒"中呈现的。

3.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 掌握循环小数的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循环小数”正是一个能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的题材。基于上述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我将知识学习融入有趣的生活情景和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整个认知过程在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探究,讨论交流中逐步呈现。在这里将教材中的情景“蜗牛3分爬行73米,蜘蛛11分爬行9.4米,谁爬得快?”改成了“蜗牛东东18分爬行16米,蜗牛南南11分爬行9.4米,谁爬得快?”。改成学生用估算不能看出商的大小,“逼着”学生只有列竖式来计算。这样的话,学习的主动性就更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发现,在发现中理解,使课堂形成多方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程序:

1. 感知循环,做好铺垫。

?拍节奏游戏。从游戏中感知“循环”本节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拍手游戏,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引入本课新知,使学生首先在思想上就克服了“要学习新知识”的畏难情绪,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新知识的学习之中,这种做法对学习稍差一些的学生效果尤为突出。紧接着切入抽象的数学图形,采用从直观到半抽象的方法去认识新的概念,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小数”。

通过解决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循环小数,引导学生发现当两个数相除出现循环小数时商和余数的规律。这就重视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根据情景图蜗牛王国要举行一场有意义的爬行比赛,蜗牛东东和蜗牛南南正在奋力的爬行着。找出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揭示课题---估计并独立解决问题(找生板演)-----小组讨论-----小组汇报 集体小结什么是循环小数----小结并尝试应用----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3. 巩固运用理解深化。

第一关: “聪明小医生”

第二关:“超级小神算”

第三关: “慧眼识真经”

第四关:“爱拼才会赢”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练习部分我利用了学生的这一特点,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对练习的设计采用分层练习,让学生的学习有梯度,并且设计有趣的闯关练习,让平淡的练习成为一项有趣的游戏,让学生有趣的学,有趣的做。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使得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得到发展。

4.拓展作业

蜗牛11分钟爬行9.4米,蜘蛛平均每分钟爬行的速

是蜗牛的30倍,蜘蛛平均每分钟大约爬行多少米?

拓展本节课的知识,为下节课的小数混合运算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