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以婴幼儿最多见。5岁以下者占80%~90%。其原因为小儿臼齿未萌出,咀嚼功能差,喉头保护性反射功能不强,小儿进食时爱哭笑打闹,又喜将一些小玩具含于口中。当其哭笑、惊恐而深吸气时,极易将异物吸入气管。

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分为两类,①内生性,较少见,如破溃的支气管淋巴结和各种炎症所致的肉芽、伪膜、分泌物和干痂等。②外界性:较多见如瓜子、花生米、黄豆、栗子、骨片、小球、糖豆等。

那么怎么知道气管内是否有异物呢?一般异物进入气管后,因气管黏膜受刺激而引起剧烈呛咳,继以呕吐和呼吸困难,片刻后症状渐减轻或缓解。视异物的大小和停留于气管的部位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如异物较大,嵌顿于喉头,可立即窒息死亡。较小、尖锐的异物嵌顿于喉头者,除有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喉鸣外,大部有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异物停留较长者,可有疼痛及咳血。不会说话的孩子可表现为哭闹不安,用手指喉部。异物停留于气管者,多随呼吸移动而引起剧烈的阵发性咳嗽,睡眠时咳嗽及呼吸困难均减轻。呼吸困难多为吸气性的,也可表现为混合性,即吸气呼气均困难,同时呼气有喘鸣音。

异物停于一侧支气管,患儿咳嗽、呼吸困难及喘鸣症状减轻,称无症状期。此期仅有轻度咳嗽及喘鸣,以后因异物堵塞和并发炎症,产生肺气肿或肺不张等支气管阻塞症状。异物历时较长者,炎症加剧,尤以含脂酸的花生米为甚,刺激气管黏膜,可并发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脓胸等。小的矿物性异物,不足以阻塞支气管,经过数周或数月后,肺部发生病变,小儿反复发热、咳嗽、咳痰,出现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症状。

诊断有异物吸入史,或无呼吸道感染而突然无故剧咳,要考虑异物的可能。可进行胸部X线检查,对不透X线的异物,可确定其部位、大小、及形状,以区别气管或食管异物。对透X线的异物,可以观察呼吸道梗阻情况。必要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异物进入气管或支气管,自然咳出的机会很少,因此必须设法取出异物。一般可经直接喉镜,将气管或部分支气管异物取出,对支气管异物或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可用支气管镜检查,取出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