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不仅仅是专家们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某个热爱此领域的“发烧友”的事情,而应该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大事。

正确的引导

“应当把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教育长期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吴增强的观点代表了许多教育专家的意见。“老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会学生自主创新与实事求是的精神更重要。”他认为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当一位教师只是告诉学生,宇航员上天有多么风光,而不告诉学生,‘神六’凝聚了多少科研专家的心血时,这个教师就需要补上科学精神这一课。”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平时的课堂注重培养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渗透科学的观念。

“教科书的编排是否也应当请学科领域的专家参与?”裴新宁副教授建议,应当尽可能地为孩子们的科学学习提供真实情境,让科学家为科学教科书出主意,更专业,也更利于知识的更新。“不久前,一批科学家为中小学生编科普教材,深受孩子们欢迎。”

教会他方法

“当孩子问家长为什么爸爸杯里的水和自己杯里的水为何不同时?家长应该怎么做?”裴新宁用实例提醒家长,绝不应该用“胡说”这样的回答来打击孩子的探究心。“在国外,父母会让孩子自己做实验,比如孩子取来样本,找人来品尝,证明两杯水是不是一样。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孩子学会找证据、研究,这就掌握了一个最基本的科研方法。”

作为家长,裴新宁副教授也知道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可她还是希望,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教育专家认为,父母在培养孩子学科学的兴趣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果家长的科学素养偏低,很少跟孩子交流科学类话题,那又如何能让孩子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孩子的年纪越小,家长就越要给他更多关心与帮助。”

“若干年后,我们在学校学的一些知识会渐渐被淡忘,而留下的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思想。”一位从事科研工作的父亲告诉自己的孩子:“所以,你们必须学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