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塞乎天地之间"。曰:"天地之气无所不到,无处不透,是他气刚,虽金石也透过。人便是禀得这个气无欠阙,所以程子曰:'天人一也,更不分别。浩然之气,乃吾气也,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一为私意所蔽,则慊然而馁,却甚小也。'"又曰:"浩然之气,只是气大敢做。而今一样人,畏避退缩,事事不敢做,只是气小。有一样人未必识道理,然事事敢做,是他气大。如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便是这样气。人须是有盖世之气方得。"文蔚录云:"塞天地,只是气魄大,如所谓'气盖世'。"又曰:"如古人临之以死生祸福而不变,敢去骂贼,敢去徇国,是他养得这气大了,不怕他。又也是他识道理,故能如此。"

问:"'塞乎天地之间',是元气体段合下如此。或又言:'只是不疑其行,无往不利。'何也?"曰:"只为有此体段,所以无往不利。不然,须有碍处。" 问:"程子:'有物始言养,无物养个甚?'此只要识得浩气体段否?"曰:"只是说个大意如此。"问:"先生解西铭'天地之塞'作'窒塞'之'塞',如何?"曰:"后来改了,只作'充塞'。横渠不妄下字,各有来处。其曰'天地之塞',是用孟子'塞乎天地';其曰'天地之帅',是用'志,气之帅也'。"〔德明〕

气,只是这个气。才存此心在,此气便塞乎天地之间。〔泳〕

问:"人能仰不愧,俯不怍,便有充塞天地底气象否?"曰:"然。才有不慊於心,便是馁了。"〔广〕

上章既说浩然如此,又言"其为气也,配义与道",谓养成浩然之气以配道义,方衬贴得起。不然,虽有道义,其气慑怯,安能有为!"无是,馁也",谓无浩气,即如饥人之不饮食而馁者也。〔德明〕

气配道义,有此气,道义便做得有力。〔淳〕

郑问:"'配义与道','配'是合否?"曰:"'配'亦是合底意。须思是养得这气,做得出,方合得道义。盖人之气当於平时存养有素,故遇事之际,以气助其道义而行之。配,合也,助也。若於气上存养有所不足,遇事之际,便有十分道理,亦畏怯而不敢为。"郑云:"莫是'见义而不为,无勇也'底意思否?" 曰:"亦是这个道理。"又曰:"所谓'气'者,非干他事。只是自家平时仰不愧,俯不怍,存养於中,其气已充足饱满,以之遇事,自然敢为而无畏怯。若平时存养少有不足,则遇事之际,自是索然而无馀矣。"〔卓〕贺孙同。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