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是以示范幼儿园或中心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研究方式。园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园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一个教研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离不开行政管理者(园长和副园长),也离不开教师。园长在园本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评价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不可忽视的角色。而同时,由于园长的特殊身份,在园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园长与教师之间存在交流不够、信息不畅、合作不真等问题,具体表现:第一,教师出于要在园长面前留下好印象的考虑而采取“少说少错、不说不错” 的策略,从而造成教研活动气氛沉闷;第二,园长始终以“领导”自居,对教师的发言与思考不能满意,便习惯于越俎代庖,最终造成“行政管理者话很多教师则在一旁听听”的局面,削弱了教师的主动性;第三,管理者和教师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被延伸到了园本教研活动中,教师会将他们习惯了的“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说怎么做”的行为方式用到园本教研活动中,教师基本上都是附和园长的观点。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不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在园本教研中,园长如何对自己的角色科学定位,处理好行政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使之既不会给人留下“主宰”教师的痕迹,又不会带有“放任不管”的嫌疑。这是幼儿园建构园本教研共同体必须解决的问题。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和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固能写之;出乎其外,固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或是用哲学术语,那就是“局内人”和“局外人”的两种身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我想正是一名园长的理想状态,即同时兼有“管理者”和“教师”的身份,并能在实践中对这两种身份游刃有余,做到既能对教师感同身受,又能对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工作和教师的发展把握方向。“入乎其内”,可以理解为“平等的对话”,“出乎其外”,可以理解为“理性的诊断”。

一、“入乎其内”——平等的对话

所谓“入乎其内”,简单地说,就是要做一名“局内人”,即在教研共同体中,园长融入其中,成为共同体中的一分子,并且其角色的定位不再是一名管理者,而是一名普通教师,和其他教师一起学习、一起研究。在这个共同体中,园长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角色是相同的,目标是一致的。当然,要做到这些,园长和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是作为“局内人”的必然条件,也是园长能真正做到“入乎其内”的关键。

对话的本质是对话双方之间的理解和协作,对话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一种共同的探讨,一种相互的沟通。对话,是交流互动、沟通分享的重要途径。对话,也是合作学习、共同研究的主要形式。对话也体现在双方的积极互动中。这样的互动包含着智慧的激发与碰撞、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在这样的互动中,园长身上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不再是以从上至下“倾泻”或灌输的方式传递给教师,而是一种浸儒,一种滋润。在此,园长必须要扮演好以下两种角色。

1、倾听者

对话的前提在于倾听。倾听不仅代表着与人交流的态度,也是一种理解的方式。园长必须要有倾听的意识和习惯,不仅表现在多听少说或不说,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传递一种思想或是信息:我是你们中的一员,即要让教师清楚“此时此刻你不是管理者的角色,而是和他们一样的教师角色”。园长把自己的行政权下放或是悬置,把自己放在与教师同一视界中,才能与教师形成真正的平等关系,也才能真正消除教师原有的顾虑和压力。而此时,当园长耐心认真地倾听教师的话语时,就会让教师有一种被尊重和理解的感觉,同时会产生认同感,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真诚、有效沟通、彼此开放的宽松的研讨氛围。

当然,倾听不仅仅是为了彼此理解,更重要的是为了引入更深层次的对话。尤其对园长来说,真诚倾听的目的是能最大限度地唤起教师的话语意识和愿望,要让教师想说、敢说、多说。对话,实质上是教师话语权的最大体现。园长要创设适宜的氛围,给教师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唤醒教师的自主意识,使教师的话语权在教研共同体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另外,园长在倾听同时,也要有适度的回应。因为对话本身就是表达和回应的过程。

园长要成为一名真诚的倾听者,必须要善于倾听,尤其要捕捉教师的各种声音。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教师日常工作中的记录、感想、困惑、总结、交谈、不满等等都是声音。园长要关注、尊重和重视教师的声音。尤其要倾听教师的自我评价,了解教师的原有认识,判断教师对自身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理解认识程度。同时要了解教师的困惑,发现教师的内在需要,寻找促进每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提问者

在教研共同体中,园长和教师形成了对话的团队和共同体。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身兼两职,既是倾听者,同时也是提问者。每个人之间的对话,犹如抛球和接球的过程,一方把球抛出去,另一方要把球接住,然后再把球抛给对方……这种不断的互相抛球和接球的过程正是园长与教师之间平等沟通和分享交流的过程。我们暂且把“抛球者”视为信息的发出者,抛出的球可以是口头或身体的语言方式表达的提问、评价、询问、请求等;把“接球者”视为信息的接受者,接住的球可以是用口头或身体语言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的加工、处理和反馈。抛球和接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两者的角色在一定情况下会自动转换。接球者对抛球者作出响应(加工、处理)后,同时接球者又作为抛球者,再把球抛给对方,先前的抛球者此时就成为接球者……在这个过程中,园长和教师都有机会成为倾听者和提问者。

作为“局内人”的园长,必须要把握并利用好作为“提问者”的机会。要把自己的理念、观点、想法等借助与教师平等的“提问者”的角色表达出来,以达到引领教师的目的,或者说,以发挥“平等者中的首席”的作用。首先,要巧妙提出预设的问题。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教学研讨活动关注的焦点和核心。在研讨中,园长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要把握好回应的时机,巧妙地把自己预设好的问题抛出来,引发教师的思考、讨论和交流。当然,这些问题应该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符合教师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应对幼儿的问题”等等。第二,要及时把握生成的问题。园长要敏锐地发现研讨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并及时通过提问引发教师进行思考,引导彼此的对话更深入持久地进行。

园本教研,既是一个研究问题、澄清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产生想法、发现问题的过程,园长身在其中,一方面要及时抓住教师真实的困惑和想法,关注教师自身的需要,同时还要了解教师在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引领,帮助教师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思想的碰撞中提升理性认识。

二、“出乎其外”——理性的诊断

所谓“出乎其外”,简单地说,就是要做一名“局外人”。“局外人”是相对于“局内人”而言的,也就是说,要从局内的教师角色抽身而出,转而回到园长的角色上。诚如王国维大师所说的“出乎其外,固能观之”,园长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局外人”的角色上,放能“观之”。作为一园之长,园长肩负着促进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发展的重任,承担了幼儿园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职责和义务。因此,园长要出色胜任园长的角色,就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角色职责,要对本园的教研工作和教师发展进行理性的诊断。既要对教研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对教研工作的过程实行管理,对教研工作质量负责;也要对教师的发展进行规划、督促和引领,以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作为“局外人”的园长必须在园本教研共同体中扮演好以下两种角色。

1、规划者

为提高园本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并体现园本性,园长在规划园本教研工作时必须要从本园实际情况出发,要具体分析幼儿园、教师及幼儿的情况。如:幼儿园存在哪些优势、已形成什么特色或适合在哪方面形成特色,幼儿园有哪些可挖掘的资源、哪方面是薄弱之处等?教师群体的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如何?幼儿的发展状况怎样?社区内家长群体的素质情况、教育观念以及与幼儿园的合作程度如何?等等。上述这些情况都是影响园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影响源,也是园长在规划园本教研工作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结合以上几方面的考虑,园长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行科学的规划。

宏观上,主要是规划园本教研的制度和教研机构。建立与完善园本教研制度是园本教研工作开展的前提,也是提供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机会和激发教师参与积极性的重要保证,并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当然,教研制度的建立绝不是园长的一家之言或是凭空想象而出的,它必须是由管理人员和教师共同制定和修改完善的。有了较好的园本教研制度,还要设立适宜的教研机构。园本教研机构的建立必须符合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可以从幼儿园的特色、课程的设置、研究的课题、教师的水平、幼儿的发展状况等方面考虑。

中观上,主要是规划园本教研的内容和方式。园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发挥支持性作用,所以要注重研究教研内容与教研途径及组织形式的适宜性。首先,教研内容的规划要体现系统性,分层次、分步骤进行。应注重研究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并要满足幼儿园不容岗位不同教师的需要。其次,教研方式的规划要体现有效性,突出灵活性,要基于实际情境采用不同的教研方式,以提高活动的最大效度。

微观上,主要是规划教师个性化的发展计划。教师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体,如何让教师尽快成长也是教研工作的目标之一,因此,园长应结合教师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教育观念及实际工作水平和能力、教师的特色、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年龄的教师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并研究促进不同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园本教研内容和方式。

2、引领者

园本教研的本质是致力于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或者幼儿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靠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这种研究需要教师全员参与,而不是个别教师的研究。由此可见,园本教研是教师内在需要、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自主教研。 这种研究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需要自主的努力外,还必须借助外在的力量,而园长的专业引领无疑是重要的力量之一。因此,不管是作为“局内人”还是“局外人”,园长作为专家型的管理人员,其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是不能忽视的。这种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园长是从观念到行为的引领者。

园长不仅要先于教师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而且要将其传播给教师,并引领教师的工作。从观念转化为行为,是一个周期比较长、难度比较大的过程。作为园长,就是要帮助教师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观点、态度和认识,用以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引导教师把理论中“应该怎么做”的理想,转化为实践中“可以这么做”的现实。对于教师存在的问题,园长应善于提出质疑,启发教师思考,以疑促思,以思解惑,引导教师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来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第二,园长是研究的引领者。

园本教研的开展需要学习和研究的共同体。“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没有教师个人的力量则学校的改革不可能实现,但在得到协作和支持以前,教师个人的力量又几乎没有任何效力”(斯登豪斯,1975)。因此,教研共同体是园本教研的理想的组织方式。它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合作,从而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一种研究的方式。在这个共同体中,园长是重中之重,是核心人物,尤其要发挥研究的引领作用。

首先,园长自己要做一个研究者。作为园长,要做一个真正的研究者,就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园长必须要经常深入班级,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及教师的教育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抓住主要问题。同时,园长要善于分析与反思,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行有效的研究,并寻找适宜的解决途径,最后并能提炼经验,进行迁移并在更大范围和群体中运用。

其次,园长要指导教师的研究。在园本教研中,园长和教师都是教研的主体,园长既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研究,又要凝聚教师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作为研究过程中的引领者,园长要发挥“掌舵人”的作用,表现在:一要帮助教师在众多问题中把握主要问题,明确研究方向;二要引领教师进行反思,可以通过质疑提问的方式启发教师的思维,开拓教师的思路,使教师实现原有认识上的飞跃,形成自己新的认识;三要关注教师在研讨过程中教学经验的积累,并帮助教师提炼经验,提升教育理念;四要有针对性地向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书籍和信息,充实教师的理论底蕴,引导教师去学习、去思考,养成学习的习惯。

纵上所述,园长是教研共同体中的灵魂人物,而其“局内人”“局外人”的角色不是绝对割裂和不可相融的,事实上,两者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具体地说,就是在不同的情境下,园长的这两种身份应该根据不同情境的要求而及时灵活地转化,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发展。可以说,王国维大师“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感悟,带给了园长们一个全新的看问题的视角,或是引领园长们进入了一个理想的境界,我想这也是园长们在实践中一直追寻的能熟捻并运筹好“园长”和“教师”两种角色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