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和爱并不是矛盾的事情。恰恰相反,两者是可以共生共存的。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我们才设立了种种规矩,以确保孩子能够安全健康的成长。事实上,设立界限和规矩也更能够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赢得自信,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缺少了严格的管教,孩子反而会感到被忽视和遗弃。独处也能带给宝贝一些特别的好处面对年幼的孩子,很多家长都会习惯“手把手”式地陪玩。这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更加迷恋,对于他们而言,离开宝贝一会儿是“困难”的。作为工作忙碌甚少陪伴孩子的父母,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是应该的,但如果想让宝贝儿变得更有能力、更独立时,为人父母者就必须更体贴地给孩子留出一点“个人时间”。

父母对孩子干涉得越少孩子的创造性越高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由父母填写的活动细节记录发现,在词语测试中最成功的孩子,就是父母对其“个人”时间干涉得最少的孩子。因此研究人员认为,执行能力就像肌肉,必须通过训练才能更加精准,而只有当他们没有被成人干预的时候,才能实行自给自足。把时间花在非建构性、自我指导的游戏可以让孩子们领会到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允许他们设定目标、制订计划——作为父母,不应该过多地布置和干涉孩子的任务和行为,让他们多一点主见去完成自己想干的事情,要比手把手地教育效果好得多。

由于一些公共场所的游乐设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不少家长都以“保镖”的姿态守护在孩子身边。然而研究人员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会压制孩子的独立、冒险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懂得制造“恶作剧”的孩子,并非多么令人放心和欣喜,若想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就必须放手让孩子进行更多勇敢的尝试。

“非建构性活动”更能帮助孩子掌握生活技能

对于孩子的“呼唤”不采取行动、把孩子“交还”给玩具……这些并不是狠心母亲的错误行为,近日有国外研究者发布论文,正好强调了这一点。该研究报告发表最近的《前沿心理学》上,研究者认为,花更多时间在非建构性活动上的孩子可能会更好地掌握一些重要的生活技能。

研究人员把孩子的行为分为非建构性活动和建构性活动两种,前者包括儿童发起的活动,如独自一人或与朋友一起唱歌、骑车露营等;后者包括足球训练、钢琴学习、做家务和做作业等。研究发现,有更多非建构性时间的7、8岁的小孩在执行能力和复杂的认知能力上的得分较高,其中包括在任务之间无缝连接、抵制诱惑、专注等,所有这些都能帮助人们融入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