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车祸是危及群众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去年(2002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7万余起,造成近11万人死亡,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高居世界首位,其中8%事故涉及到学龄儿童,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幸福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交通事故的发生涉及很多因素,不良的道路,带病行驶的汽车,糟糕的天气,酒后驾车的司机,拥挤的交通流,不守交规的行人等都可能导致交通事故。限于篇幅,本文重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保障儿童交通安全,搭建安全的儿童交通环境。

2. 儿童交通特性

交通行为是由交通特性决定的,儿童的交通特性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综合人体工程学、心理学、行为学等不同学科来看儿童主要有以下几点与成人不同的交通特性。

2.1 视觉神经发育的不足性

儿童的视觉神经还没发育完全,他们的视野只有成人的三分之一左右,看不到眼角边以外的东西,因而不容易注意到一辆正在逼近的汽车。

2.2 认知的肤浅性

他们会错误的认为快速行驶的汽车能象运动员一样迅速地停下来,对道路上潜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2.3 生理的好动性

他们总是在活动中,急切想运动的思绪会让他们忽略安全。放学后是最危险的时段,因为在学校呆了一天,他们的运动欲望急切地想释放,从而也不顾安全了。

2.4 思想的沉迷性

他们容易把虚幻和现实蒙混一团,常常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忘却了交通的存在。他们只会本能的把思想集中在自己的乐趣当中,不理会危险。

2.5 判断能力的不足性

他们不是很分得清汽车是处在运动还是静止状态,对车速和车距的判断也有很大的困难。因为汽车在运动时其状态改变不是很明显(不象人和动物在移动时身体外形状态有明显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儿童会等待一辆慢速行驶的汽车通过而对一辆快速驶来的汽车选择继续踏步前进的主要原因。

2.6 物体辨认的困难性

学龄儿童的身材都比较矮小,他们的视线还不能越过小轿车或灌木丛等,隐藏在小汽车后面的物体,他们也很难看见,而且他们也不容易被司机所观察到。儿童们都会错误的认为自己看见汽车,汽车驾驶员也一定能看见他们,这种相互间的不易察觉性也会带来事故隐患。

3. 提高儿童交通安全的几项措施

结合上述几点儿童交通特性及有关交通安全知识,我认为可从下述几个方面来提高儿童的交通安全。

3.1 对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

教育能提高人的意识,意识能改变人的行为,行为决定了后果。交通安全教育是解决交通事故的根本途径。只有有了很好的交通安全知识和自我防卫意识,才能确保交通的安全。此项工作可从系统教育和强化教育两方面来做。在系统教育上学校要给每个学生分发《交通安全教育手册》,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在强化教育上采取“交通安全活动周”的形式,在活动周内重点抓以下几项内容: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