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问:

我的儿子刚刚3岁,上托班,最近,老师反映他在幼儿园里惹事,前些天把一个小女孩推倒了,昨天又咬了一个小男孩的胳膊。在家里,儿子从小是奶奶带的,比较娇宠,但我们对他一直还是比较严厉的,他爸爸也经常揍他,他怎么就这么不让我们省心,这么不学好呢?

老师答:

妈妈的话有点重了,孩子虽然有推人、咬人的举动,但对于一个3周岁的孩子来讲,我们不应现在就把孩子的这些行为定性为孩子“不学好”。其实,在幼儿园小班和托班,大人、推人、咬人的冲突经常发生,伴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些冲突发生的次数会越来越少,请父母放心。

按照蒙台梭利敏感期的理论,2岁半到3岁这个阶段是孩子咬人、打人、说“不”的敏感期,也是其自我意识萌发的敏感期。如果在托班我们看到几个正玩的很好的孩子忽然间打了起来,打人的、被打的都大哭不止,这很正常,他们真的都有委屈,千万别以我们的是非观念来评判孩子。被打的孩子有委屈我们可以理解,大人的孩子为什么也感到委屈呢?你问他们的话,他们可能会说“我要和他一起玩,他为什么不理我?”“我也要那个小汽车,他们凭什么不给我?”“这个东西是我的,他干嘛来抢?”………

你看,其实孩子们产生冲突为非是因为他们:①缺乏交往经验,表达能力欠缺,遇到矛盾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②对于物品,尤其是玩具的归属权的人是不一致,有时候是想要维护自己的“所有权”; ③ 以自我为中心,很难体验别人的情绪情感,也不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 ④自控能力比较差,冲动情绪会主导他们的行为,可能与其家庭教育环境、个性有关系。上面妈妈陈述的,孩子的爸爸经常揍孩子,很显然,父亲的处理方法有些简单粗暴,可能父亲的性情本身也有些急躁。父亲的遗传基因和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的方式,都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

对待孩子这样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父母应正确面对,恰当引导:

(1)教给孩子正确交往和结局矛盾的方法,如学会等待、分享、协商等,而不是动用“拳头“。

(2)教给孩子不用拳头维护自己的“所有权”的方法,如协议、一起玩、换着玩等。

(3)利用给孩子讲故事等方式发展孩子的“共情”能力,培养孩子的社会性情感。

(4)发展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让孩子学会恰当地表达情感,提出要求,尽可能减少身体冲突。

(5)父母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让孩子学会于是动脑筋、用智慧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