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小班孩子需要通过角色扮演,才能激发起角色情绪,从而投入相应的活动。可最近发现,大班孩子也需要角色暗示,才更有热情地参与活动。

深秋的一天,大班教研组集体外出去公园,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色。

孩子们在有些寒的风里,步行了一公里,来到了公园。有些萧瑟的园景,使似乎有些腿软的孩子们,没精打采。我回身望去:嗨!一群散兵游勇。

于是,我站定,孩子们三三两两散漫着。

我短促而有力地说:“孩子们,如果我是将军,你们是?”

“士兵!”几个男孩已经振奋起来。

“好!士兵们!”

“到!”半数以上的孩子回应。

我更有力地:“谁是我的士兵?”

茵茵说:“女孩可以是(士兵)吗?”

我还没回答,杨柳说:“是女兵!”

“对!再来一次。士兵们!”我真是欢喜。

“到!”全体孩子已经精神抖擞。

“听令!沿着小路,方向前面大草坪,起步走!”

孩子们口中喊着“一、二、一”地向前走,一会儿来到目的地。

随着我的“立停”,孩子们“一、二”地站住。

“稍息!”我笑了,“好,孩子们……”

“ 哈哈哈哈……”孩子们笑作一团,原先的萎靡一扫而光。

瞧,“将军”的“士兵们”将这段路走得绕有情趣。

瞧,角色,激发了孩子的热情。

同样的路,有情趣地走,干嘛不呢!

又一次,在激发孩子对靴子的某一部分进行想象绘画时,我边创设情境边说:“一个艺术家看了,就唰唰唰地……”

接着,我扬起手中的纸:“谁是艺术家?”

“我!我!我!”孩子们纷纷举高了自己的手。

当孩子在作画时,我的指导语不离“艺术家”:“***的颜色真像艺术家……你的图案就是艺术家画的一样……这里的形状再大胆一些,更像艺术家……”

那天,孩子的设计棒极了!

直到回家,炜炜还对妈妈说:“我今天很像艺术家!”

瞧,“艺术家”将绘画设计作得绕有艺术气息。

瞧,角色,让孩子沉浸在艺术的想象中,热情地投入活动。

同样的图,有热情地画,干嘛不呢!

噢~无论是小班的,还是大班的,幼儿还都需要在情境中学习。因为,幼儿园的孩子,毕竟是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