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笑笑说:“家里除了爸爸妈妈还会有谁呢?”

苏苏立刻叫了起来:“我来当奶奶,你当爷爷。”杰杰跟着说:“好,我当爷爷,我们都可以去玩喽!”就这样在教师的及时而到位的“出手”下,“果果家”显得是那样的热闹而快乐。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原因:一方面是小班幼儿好模仿,区域环境与孩子的现实生活接近,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孩子对家长模仿的欲望。另一方面是小班幼儿能力有限,形象逼真的娃娃和操作材料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特点,因而使娃娃家成为大家的宠爱、争相选择的对象。矛盾也由此产生,教师没有放任不管,在估计到孩子解决矛盾的现有水平后,及时到位的“出手”给孩子们游戏提供了帮助,使游戏得以顺利开展。

为什么会产生矛盾?一是娃娃家数量太少,不能满足孩子游戏的需要。孩子们都靠争、挤,进入游戏区活动,老师还要不断去做许多协调工作,让孩子互相谦让着玩。从一些孩子的表情中能感受到:很多孩子为了当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一味谦让,总是玩不到自己喜欢的游戏。在小班要适当增加娃娃家区域设置数量,满足更多孩子想参与到游戏中的欲望,不要让孩子一次次的失望。二是娃娃家内部设计空间太小,一家三口人在其中显得很拥挤,孩子在游戏时不时碰倒这样那样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游戏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区域游戏时,要特别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及环境的创设,使其真正成为孩子的乐园!

二、教师开启创造的“心门”让幼儿游戏水平得到自我提升。

游戏本身的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游戏是幼儿自主探索、创造性的活动,并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在假想的情境中活动得到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既要和幼儿一起制定游戏规则,确保游戏顺利进行;更要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开启幼儿创造“心门”。教师不能强制幼儿这个不能玩那个不能玩,限制太多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教师更不能随意否定幼儿的成果,打击孩子创造活动的积极性。

在美工区里玩橡皮泥,既有创造性又有挑战性,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那里提供了许多操作材料,他们可以自由地塑造属于自己的作品。区域活动一开始,很多孩子都会选择到美工区,玩起五彩的有水果香味的橡皮泥。教师仔细地观察着孩子们的操作,这时浩浩走向教师:“老师,我想捏个小蜗牛,你帮帮我好吗?”浩浩拿着橡皮泥在小手上翻来转去,不知从何处下手。“老师,你帮我做一个吧!”这是孩子们遇到困难时的习惯用语。面对孩子的求助,教师没有立刻帮助,而是放慢了 “帮助”的速度问他:“你告诉老师,想捏的小蜗牛长得是什么样子?”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